资源简介 课题功课型新授执教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功的物理意义,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会利用功的公式解题。2.根据做机械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生活中的力对物体是否做功;3.通过“探究斜面”活动,体会力和距离的关系,认识到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教学重点功的物理意义,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会利用功的公式解题。教学难点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及判断生活中的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教学过程个人复备一、课前预习:1.在你的印象中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2.力与物体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3.功的公式是,单位是:,符号:。4.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二、预习交流:三、互动突破:功的概念(1)情境创设、引入新课(2)任务:认识功阅读课本p14“什么是功”,完成以下问题①功的概念:②功的公式:③功的单位:符号 你熟悉焦耳(JamesPrescottJoule英国物理学家)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多了解一些有关焦耳的情况。④你能说出1J的功有多大吗?(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根据功的公式,对物体做功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二是:。与同学们讨论一下,课本图11-30所示的几种情况,人是否做功了,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你还能再举出生活中做功和没有做功的实例吗?(3)自主学习课本p15的例题注意:不以最后结果为目标,更要注重解题的方法和解题过程,解题时应认真审题,看清到底求的是哪个力做的功。(4)例题如图一质量为40kg的物体受到100N的水平拉力,向右匀速移动了50cm。求:(1)拉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2)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三)活动:“探究斜面”1.思考“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呢?”2.动手做一做:用斜面提升小车,分三次实验,每次加不同数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匀速向上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F,小车通过的距离s,钩码的重力G,和钩码上升的高度h,将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测量次数F/NS/mG/Nh/mFs/(N?m)Gh/(N?m)1??????2??????3??????3.议一议并思考:表格中的Fs和Gh的值大小如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知道为什么省力杠杆费距离,而费力杠杆省距离了吗?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四、总结提升:1.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的。2.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叫做功,公式是。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和。五、当堂训练:1.使用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省;使用动滑轮省,费;但它们都不能省。2.关于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就一定对物体做了功B.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一定做了功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作用力对物体做的功就越多D.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动时,没有力对物体做功3.李明同学把掉到地面上的初三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回到桌面上。根据你平时对物理课本的重力和桌面高度的观察和了解,估算李明同学捡回课本时克服课本的重力所做的功约为()A.0B.0.15JC.1.5JD.15J4.起重机的钢绳将500N的物体匀速提高6m后,又水平匀速移动4m,钢绳对物体所做的功为()A.3000JB.5000JC.2000JD.1000J5.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为8N,如果动滑轮、绳子和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摩擦均不考虑,那么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以及2秒内拉力F所做的功分别为:()A.8N、32JB.16N、32JC.8N、64JD.16N、64J六、课后作业1.通过对不同机械的研究,我们发现: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可以,但手拉绳子移动的距离比重物上升的距离(多/少);用扫帚扫地,虽然费力,但手移动很(小/大)的距离,就可以使扫帚在地上扫过一大片。这说明,省力的机械费,省距离的机械费。(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2.在水平桌面上滚动的小球受到桌子的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在小球滚动的过程中,支持力对小球(有/没有)做功,重力对小球(有/没有)做功。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所施加的拉力F大小为N,这一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J。4.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5.小明同学从一楼走到的四楼的教室,估计他克服重力做的功为()A.50JB.500JC.5000JD.50000J6.如图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的是()A.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C.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D.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7.重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时,由A移动到B,又移动到C,如图所示。已知AB段较粗糙,BC段较光滑,且BC=2AB。设拉力F在AB段做功为W1,在BC段做功为W2,则关于W1、W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W1:W2=1:1B.W1:W2=1:2C.W1:W2=2:1D.少条件,不好判断大小关系8.如图所示,AC>BC,沿光滑的斜面AC和B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推到顶而端,所用推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A.F1>F2,W1>W2; B.F1=F2,W1=W2;C.F1<F2,W1<W2; D.F1<F2,W1=W2;9.如图所示,用一个滑轮把重物G举高4米,所用的动力F大小为50N,则动力F所做的功是()(不计滑轮重和摩擦)A.200J;B.100J; C.50J D.400J10.如图所示是在水平面上移动重物的装置,若物重为600N,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120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物能沿水平地面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内部摩擦、绳和滑轮重不计)试求:(1)拉力F的大小。(2)在5s内拉力F所做的功。(第5题)(第3题)(第4题)(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