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解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重要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标解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重要知识点

资源简介

课标解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重要知识点
1.各具特点的国家形式和国际组织。
1.1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民主和专制是对立的两种政体。专制政体的主要特征是“集权制”“世袭制”和“终身制”。专制政体集国家权力于少数贵族乃至个人(即君主)身上,君主是世袭、终身的。民主政体是指在一定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法律上承认全体公民自由、平等的统治形式。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总是具体的、有阶级性的,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所谓专政,就是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任何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任何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都是一定阶级的民主和一定阶级的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体。
从国家性质来看,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是现代国家的两大基本类型;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是现代国家两类性质不同的民主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有什么性质的国体,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政体,国家性质的变化,往往要引起政权组织形式的变化。
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政体即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政体大致分作两种类型,即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在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经过选举而产生。在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君主的权力在宪法框架内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1.2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形式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结构形式侧重解决的是领土结构划分,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即体现政权体系纵的方面。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管理形式侧重解决的是权力机关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权力机关同人民之间的关系,即体现政权体系横的方面。国家结构形式同管理形式共同构成了作为国家性质外在表现的国家形式。
单一制和联邦制都属于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联邦制国家是指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联盟国家。
在形式上,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点是:统一的立法机关和统一的中央政府,只有一个宪法,在对外关系中是单一的主体,公民只有一个统一的国籍;联邦制国家主要特点是:公民具有双重国籍(既是各组成单位的公民,同时又是联邦的公民),联邦和其组成单位分别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制度以及各自的国家机关体系,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足对外交往的国际法主体(联邦的组成单位一般没有对外交往的主体资格)。
在实质上,单一制国家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政治实体,地方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中央的授予;联邦制国家里,联邦的组成单位先于联邦而存在,联邦的权力源于各成员的让与。
1.3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全球各类政府问国际组织的数量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从1907年的37个增长到2000年的6556个。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有重要影响。
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些大国依仗实力,企图控制国际组织,作为推行强权和霸权的工具。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则利用国际组织加强团结,通过集体斗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比如,就双边和多边关系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广泛议题展开磋商,形成共识,做出决定并付诸实施,增进共同利益。又如,通过国际组织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冲突爆发前,努力化解各方敌意,避免冲突发生;冲突爆发后,积极斡旋,避免冲突升级;冲突结束后,协调处理善后事宜等。
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2.4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美国、法国以及随后兴起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后都效法英国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议会,因此人们把英国议会称为“议会之母”。
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君主、议会、内阁之间虽有基本分工,但分权界线不是很清晰,权力交叉、互相制约等情况突出。英国宪法赋予议会至尊至上的地位。但20世纪中期以来,权力重心逐步向内阁和首相倾斜,首相成为英国真正最有权势的人。
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到今天,英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在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有批准法律等权力。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英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受到许多法律惯例的严格限制,仪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来看,君主、议会和内阁都是英国资产阶级和贵族的代表,他们的阶级属性和实施的政策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在r本质卜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一种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2.5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由选民选举产生。内阁相当于政府。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各自行使不同的职权。
英法政治体制的最大区别在于:英国是议会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是民主共和制中的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英国议会属于最高立法机构和最高权力机构;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构,其地位和作用都不能与英国相比。英王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责”,是“虚位君主”;法国总统则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英国是两党制,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法国议会中有许多党派集团,往往是好几个党派联合才形成议会多数派,这个多数派组织政府,形成多党联合政府。
英法两国政体的差异是由各自不同的国情决定的,如历史渊源、文化因素等。但无论有多大差异,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其阶级实质是一样的。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执政根本目标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3.“两党制”“联邦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3.6评述“驴象之争”的典故,结合实例,揭示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美国每四年举行一次总统大选,人们习惯称之为“驴象之争”。驴,代表民主党;象,代表共和党。所渭“驴象之争”,就是指两党角逐总统宝座,轮流坐庄。实行两党制,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美国两党制的实质是: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等方面没有本质区别,都认同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两党对一些具体议题的政策和主张虽有明显差别,但是两党在这些议题上互相牵制,避免任何一方走向极端,背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美国政党轮换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表面上,每个选民都只有一票,似乎每个人的影响是相同的。但实际上,一个亿万富翁可以通过捐款、控制媒体、创建思想库等途径掌握“政治话语霸权”,而普通百姓则少有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政党在权力之争中充当掮客,让资产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合作或竞争。
3.7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有三个基本特征。
分权。宪法提出了联邦和州两级政府分权的准则,联邦政府享有宪法“列举的权力”,州政府拥有“保留的权力”。
独立。在联邦制中,联邦政府与州之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在各自规定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权力,均享有对人民的直接管辖权,相互间不得进行任何干涉。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也有自己的宪法、法律;联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员,也不能监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为;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联邦事务。
联邦地位高于州。宪法规定,联邦宪法、法律以及以联邦名义缔结的条约,都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必须遵守;州的宪法或法律,凡与联邦宪法、法律或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
3.8 简述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分析“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组建和运作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联邦政府由彼此平等而又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组成,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各级联邦法院。国会负责立法,总统负责实施法律,法院负责审查法律。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的权利分立和相互制衡。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其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洛克和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孟德斯鸠提出的分权学说。
三权分立原则是资产阶级针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出来的,按照这个原则组成的国家机关,可以防止少数人专断,使民主制度不致转变为专制制度。这对于反对封建专制,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的联合局限性和消极作用,也是明显的。所谓分权,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权力的分配和国家机关的分工;所谓制衡,也是资产阶级用以调节和制约国家政权机关内部关系的一种措施。广大劳动者不在政权中占支配地位,当然也就无从对权力施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三权分立,使国家权力的运用,在相互牵制中相互抵消,往往导致决策缓慢的弊端,以及人力、物力的浪费。
4.“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9 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它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任免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监督权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权利。一是人民代表大会权力的渊源,即这种权力来自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权力;二是“一府两院”,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实施监督。由此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制度保障。
4.10分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阐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在我围,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权力的行使、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不体现着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选民民主选举产生组成,人民代表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还产生中央军事委员会,以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国家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制定法律、法规,决定国家或地方重大事务。在这个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地行使职权。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贯彻上述这一原则必须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这就是说,需要发挥两个积极性,一方面,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另一方面,地方国家机关在执行中央决定的前提下,要赋予地方必要的自主权。地方要结合本地区的、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自主地管理和安排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等社会事物。
4.11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特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这一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西方议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尽管它声称“主权在民”,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掌权,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又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管理。西方议会制度一般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来组织,国家权力分由不同机关行使,难免互相牵制、降低效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表现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囝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一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欧洲联盟为例。
5.12列举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及其活动,阐释联合国宪章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联合国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联合国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由所有会员国的代表组成,对国际社会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决议,接受并审议安理会和其他机关的报告。安理会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主要负责国际安全问题。经社理事会负责研究国际问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问题,起草公约,并向联合国大会提交建议。托管理事会已完成历史使命。国际法院是司法机关,负责对国家之间的争端做出法律裁决。秘书处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这些机构制定的方案和政策。
联合国宪章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有:主权平等原则;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原则;不涉内政原则;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忠实履行国际义务等。
5.13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联合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史上曾经被超级大国控制,成为其争夺霸权、进行冷战的场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大批新独立发展中国家加入,特别是中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使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的地位上升,职能扩大,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起着多方面的重大作用。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联合国不是“世界政府”,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有其局限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联合国需要进行改革。
中国是当代世界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最。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重大事务上握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发言权的国家之一。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的活动,有助于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14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举例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国贸易立法的监督者、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它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148个成员问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90%以上,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加强了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深化r国际分工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普及,推动了政府职能转换。但是,世界贸易组织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制约着其作用的发挥。
5.15概述欧洲联盟的诞生和发展,解析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欧盟的诞牛和发展足战后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欧盟历经了各发展阶段,其外交、防务及礼会各领域的联合均取得进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
欧盟的发展尽管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其一体化进程已不可逆转,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巾发挥越来越再要的作用,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