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了解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音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音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音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与难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这一节的重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是本节的难点。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演示实验器材:广口瓶、橡皮塞、抽气机,电子发声体,土电话、吉他等。3.分组实验器材:音叉、鼓、锣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媒体运用课前活动在教室内播放悠扬的音乐。欣赏音乐、琴诗,陶冶情操。创设情境。配乐诗朗诵.mp3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声音。观察画面与聆听相关的声音。让学生对耳濡目染的声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播放课件2—3帧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被我们听到的?深入思考,进行猜想。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观察图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些问题,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播放课件4—5帧探究声音的产生?1.给学生提供“制造”声音的器材:音叉、鼓、锣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行实验探究:让音叉、鼓、锣等发声,并观察声音产生伴随的现象。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直接观察和触摸感受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引导学生讨论。播放课件6--10帧2.让学生试一试:敲一下鼓(或音叉、锣),马上用手按住鼓面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发声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进一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培养归纳能力。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结论。通过观察、体验与对比、概括,建立声音和振动的关系。4.介绍弦乐器和管乐器:弹奏吉他、展示自制管乐器,并使用自制管乐器演奏简单音乐。让学生在发出声音的同时,用手捂住自己的声带处,再次感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巩固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播放课件11帧声音的传播?1.提出问题:我在这说话,我的声带在这振动,声音怎么传到你的耳朵里了?学生思考:我们之间有什么,是什么把声音传过来的?诱导学生自己得出: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播放课件12帧2.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空气,你还能听到我讲话的声音吗?深入思考和联想。让学生提出猜想,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3.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播放课件13--14帧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通过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传声的原因,进行猜测和讨论。广口瓶内发生器声音的变化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传播。5.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声音可以液体中传播。欣赏《小儿垂钓》和“水上芭蕾”。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观察与思考。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播放课件15--16帧6.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学生轻敲桌子一端,耳朵贴近桌面另一端听声音。探究固体传声,初步感悟科学探究。播放课件17帧7.试用“土电话”,强化固体可以传声。让一学生“接听土电话”并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发言。初步培养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实质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8.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综合、归纳,举手发言。系统总结规律。播放课件18帧9.听觉的形成:播放图:人耳的结构和动画(听觉的形成)。观察与思考。了解人耳的结构和为什么能听到声音。人耳结构.jpg声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生阅读课文(第38页),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并总结规律。启发学生从阅读中找出规律。播放课件19--23帧小结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思考、交流,谈收获、体会等。通过合作、交流,及时小结,让知识系统化。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阅读、思考,举手答题。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播放课件24-27帧作业??课后第2、3题??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第一节??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音的速度空气中:340m/s(1标准大气压、15?℃)教学反思:1、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声、像”展现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有效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2、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让学生眼、耳、口、手、脑的“全频道”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不仅增大了课堂容量,而且使学生的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这是传统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3、在这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例——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巩固应用——拓展提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在内容安排上力求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