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1.尊重教材、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尊重新课标。?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重视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参与率,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温度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使用后展开的,主要由探究烛蜡、冰熔化特点以及熔化、凝固的应用两部分组成。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本节课属于科学内容的物质部分的第一个二级主题,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3.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2)经历探究烛蜡、冰熔化特点的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3)通过探究、收集数据、画图线、分析图像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4)通过观察雪山、炼钢炉等媒体图片,激发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热爱科学、乐于探索自然的美好情感。4.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5.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冰在熔化过程温度会出现升温过程。6.教学方法:观察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画图法等。7.教学课时:1课时三准备实验1.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夹、铁夹、100ml试管、铁圈、石棉网、火机各15个,100ml烧杯30个,温度计30支,冰块、烛蜡、盐等若干。2.充分做好准备实验,下图是做准备实验时的图片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教学意图1.实验和视频激发兴趣约3分钟1、演示实验师:下面看一个演示实验:点燃蜡烛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液缓缓滴在小盒内。2、播放视频: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滔滔长江之水。师:望着这气势磅礴的滔滔巨流,同学们可曾想到,它的源头竟是各拉丹冬雪山冰雪消融后的点点水滴汇集而成的呢?由实验、画面引入课题,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自然走向物理的理念。2.建立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约4分钟引导师:在刚才的录像里,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在刚才的实验里,你看到烛蜡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讲述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3、启发师: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烛蜡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由液态再变为固态是凝固。同学们还见过哪些熔化、凝固现象?1、由感性到理性,建立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水到渠成。2、列举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3.探究烛蜡熔化特点约10分钟引导固体熔化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不同物质如烛蜡和冰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先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猜想:下面我们先来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2、实验指导(1)教师先按准备实验的标准组装并摆放好在实验桌上。(2)介绍实验装置,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3、投影:小组分工及要求。1234(1)四个同学为一组。1号观察温度计示数,2号看时间,3号观察物体状态并进行搅拌,4号记录并描点。(2)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物质的状态,并在坐标纸上描点(课本40页)(3)记录的时间信号由老师投影在屏幕上的秒表统一控制。(4)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4、进行实验(约6分钟):(1)师:下面请实验老师分发热水(约50℃),并点燃酒精灯。(2)预热后,师:请看屏幕投影秒表的时间开始实验。5、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6、根据记录和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时温度的变化规律。7、小结:烛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需要吸热。引发猜想,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这是我曾上课时情景,瞧同学们多投入。步调一致投影播放秒表软件计时图像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探究冰熔化特点约7分钟1引导师:刚才我们探究了烛蜡的熔化特点,那么冰的熔化特点是否与烛蜡相同呢,请大家猜想一下?2、师:请实验老师把“准备好的冰”拿上来!3、按准备实验的要求拿上冰,让学生分组观察冰的状态及温度变化情况,学生分工同上。4、小结:学生讨论后得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需要吸热。通过先后实验,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把课堂推向高潮教师间协作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表率不用加热法,让冰自然熔化,防止出现熔化升温现象5.认识晶体和非晶体,以及熔点约2分钟1、投影并讲述:(1)一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冰、各种金属、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烛蜡、沥青、玻璃等。???(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2、阅读课本40页的一些固体的熔点表,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了解冰的熔点是0℃和钨的熔点较高。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更能体现过程教学重要性。6.认识凝固和凝固点约2分钟师:你能想象出凝固过程的特点吗?请小组讨论!学生讨论投影并朗读:凝固特点(1)物质凝固时要放热,(2)晶体凝固时也有固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3)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4)非晶体没有凝固点。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7.熔化、凝固的应用约4分钟学生阅读课本41页讨论(1)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为什么?(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2)请同学猜想“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联系生活,再次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8.课堂反馈约8分钟你想小试牛刀吗?请看投影。1、如图是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请根据图象回答问题。由图判断出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时间是分钟,熔化过程(吸热、放热)。现在某种物质,在25℃时开始熔化,不断吸热,但直到75℃才熔化完全.请问:这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学以致用,巩固新知。9.课堂小结1分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略)自主小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0.拓展延伸约1分钟教师出示一杯加了食盐的冰水,外壁下部结了厚厚的霜,里面插了一支温度计:启发猜猜这杯冰有什么不一样?请一同学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一定会惊讶——啊,零下7摄氏度!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同学们再见!曾经的图片把课堂升华到课外附:板书设计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2、探究熔化与凝固1、晶体与非晶体。2、熔点与凝固点。3、熔化、凝固的应用烛蜡熔化:将蜡用刀片削成屑,取10克装入100ml试管中,100ml烧杯装入60ml初温为50℃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大约6分钟熔化完。冰熔化:用碎冰机将冰破成粒状,放入烧杯自然熔化。固态液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