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研行思:近三年高考政治全国卷I文化生活主观题分析近三年高考文化生活主观题都是第40题的第二问,保持了相对稳定,每年的试题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下面对近三年的文化生活试题作以下分析。一、2020年全国卷I文化生活主观题出题背景1.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增强文化自信发表多次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精神源头是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进步。2.2019年10月25日,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二、近三年文化生活试题比较1.2018年全国卷I.40(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10分)【参考答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材料分析先进文化的作用)。2.2019年全国卷I.40(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0分)【参考答案】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结合材料分析传统村落的变化);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对待传统村落的态度)。3.2020年全国卷I.40(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10分)【参考答案】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地位、重要性)。总结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成功运用经验,弘扬中医药文化,能够繁荣发展中华文化,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丰富人类医学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文化的作用)。三、试题评析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文化自信一直都是考查热点,相信今后依然会是考查重点。从题型来看,主要是措施类题型和意义类题型。(一)共同点2020年政治主观题40题第(2)问,总体上延续了前两年的命题方向与原则,注重价值引领、着眼政治核心素养、结合重大社会时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近三年试题整体上稳中求进,难度与前两年大致相当,发挥了政治试题对学生价值引领的导向作用。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历来是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三年文化生活试题分别以中医药、传统村落和先进文化为载体,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彰显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等素养。文化生活试题,考查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理性审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等,形成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以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担当文化建设、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历史责任。近三年文化生活主观题突出了政治学科素养的培养,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3.引导学生关注重大时政。关注重大时政有助于提升公民意识,树立民主法治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问题的能力。2020年40题(2)问,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发挥中医药作用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弘扬中医药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增强学生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4.突出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政治学科注重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种能力。2020年40题(2)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证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出中医药的地位,并结合抗击疫情的实践,具体分析中医药对人民健康、发展中华文化以及繁荣世界文化的作用。(二)不同点2020年与2018年40题(2)问从设问形式来看非常相似,都是要求“分析XX文化对促进XX的作用”,答案主要包括文化的地位、作用,对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2019年试题稍有变化,要求对材料观点进行评析,答案主要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部分,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四、教学启示根据2020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今后高三师生在政治学科复习备考中,要在准确把握知识点的同时,高度关注时政热点,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可以纳入命题范围的社会热点较多,对于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热点应予以高度关注,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打牢基础,系统掌握考纲知识。文化生活部分要求识记的内容较多,要加强对考纲的研究,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概念、理论、观点。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思维导图,对课本知识要熟记于心。2.关注热点,运用知识解读时政。关注现实热点问题是历年高考的重头戏,要求高三师生不仅要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更要对时政热点问题要进行多角度思考,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认识社会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和解读社会问题的能力。3.提升能力,注重培养综合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学生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的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等。同时,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培养人文精神,具体来讲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树立家国情怀,熟悉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