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教学课题: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1教时教学日期:月日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氧气的存在、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②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知道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向学生渗透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②通过制取氧气的装置,体验化学的“实验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初次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教学方法:实验准备: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等仪器:药匙、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双)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分液漏斗等教学过程: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新课导入板书问题讨论板书问题讨论提问板书实验1学生活动总结板书实验2提问学生活动总结板书小结实验3学生活动总结板书教师活动交流讨论板书交流讨论板书小结板书阅读书本讨论板书总结扩展布置作业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那么,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氧气可以制取吗?这一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认识氧气的性质阅读p33页2、3、4自然段,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⒈无色、无味的气体⒉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⒊不易溶于水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我们学过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镁)反应现象是什么?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几种物质和氧气反应有何现象?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认真观察实验现象。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C+O2→CO2演示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为什么?带着问题观察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2.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结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Fe+O2→Fe3O4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演示实验石蜡在氧气中燃烧认真观察实验现象。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结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演示和观察按以下四步进行:(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2)点燃后,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在空气中是否能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3)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注意光与火焰的区别);(4)对生成物的色、味、态的描述或检验。以上实验按“演示(观察)——描述——记录——写出文字表达式”的顺序进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按照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前2个文字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通过对比,总结出化合反应的概念)化合反应:(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2)特点:“多变一”A+B→AB以上3个文字表达式的共同特点。(总结出氧化反应的概念)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氧化性,因此它常作为氧化剂。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氧化反应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区别和联系剧烈氧化:有氧气参加,发光并放热缓慢氧化:有氧气参加,放热但不发光四.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氧气是初中化学的代表物质,本节我们对氧气进行了具体辨析。其中,氧气跟碳、铁、石蜡的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大家要按照“根据现象得结论”的规律,掌握五个反应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同时要学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1.列表对比记忆五个演示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生成物、文字表达式、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2.思考: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附:板书设计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⒈无色、无味的气体⒉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⒊不易溶于水二、氧气的化学性质:现象:1。碳+氧气→二氧化碳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三、氧化反应:分类:剧烈氧化、缓慢氧化四、常见的氧气的用途:物质的用途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