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物理《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设计课改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当然教材本身特点鲜明,图文并茂,形式生动,传递大量信息,反映高科技内容丰富,内容新颖,可读性强,是很好的教学素材,但结合我校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对教学内容还是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重组和安排,建立“感性认识—引起矛盾冲突—掌握基本方法——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过程。将高效课堂理念融入课堂,取得良好效果。【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个课题。这一课题侧重刻度尺,量筒的使用这两项基本实验技能的落实,该内容不仅是学生初中物理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还是后面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过去全面介绍物理学知识转变为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教学要求出发,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2)知道长度、体积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计算规则固体的体积,会使用量筒(杯)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测量体验和感悟测量在生产生活中的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体会测量时必须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灵活正确的测量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2)通过对长度、体积的测量,密切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三、教学的重难点:本着物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地使用刻度尺,正确地读数,记录数据。会使用量筒(杯)测物体的体积。(2)会正确地换算长度、体积的单位。教学难点:(1)能正确地读取数据。(2)能灵活地运用刻度尺、量筒进行测量。四、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有三个,一是物质的几何尺度,二是长度的测量,三是体积的测量。物质的几何尺度主要让学生建立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尺度,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的概念;在学习长度测量时,学生原有的知识会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学生很容易忘记在读数时要同时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在教学中应多强调多练习;体积的测量主要学习量筒(杯)的使用。同时在学生掌握了这两种基本测量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为密度的测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法指导】一、学情分析在数学中,学生已接触了长度和体积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对于正确测量和规范测量的了解,特别是一些使用上的细节。由于学生对科学计数法的掌握并不熟练,会给单位换算带来一定的麻烦。总之,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只是从物理的角度去重新学习长度和体积。二、学法指导方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主动学习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通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的方式得以体现。具体内容将在后面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三、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及采取的措施对于物体的长度、体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有较多的经验,但是缺乏感性的认识。1m,1cm有多长?1m3,1mL有多大?学生很难说得清楚。所以,首先应让学生建立长度、体积的感性认识,有了感性认识后自然就可以过渡到准确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测量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这就要求我们灵活地运用基本的测量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就使物理知识走向了社会和生活。【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情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教学过程设计方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本节课按照“建立感性认识—掌握基本方法—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顺序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引入观察“贪吃蛇”图片聆听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问题1:图片(蛇形)表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老师巡视解决疑难??-----哈勃半径(望远镜可能观测到的观测半径),也可以请学生课外查资料,课堂上介绍观察课本P38图2-5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协作精神训练表达能力体现教师解答疑难的作用训练思维的连续性和发散性建立感性认识感悟测量的必要性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落实针对回答1的补充: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尺度大小排列顺序针对回答2的补充: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无穷尽的。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类触角将伸向更深更远的物质世界。可能回答:1.从蛇头到蛇尾形象的表示了物质世界的尺度从大到小(大中有小,大由小生),说明不同物质的尺度是不同的2.物质世界中各种物体具有一定的尺度。问题2:表示物质世界的尺度还有其他方法吗?可能回答:数轴问题3:是不是物质世界的最大尺度就是1027m,最小尺度就是10-15m?可能回答: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是无穷尽的出示图片—沙粒,分子和仙女座大星云(实例)通过简单计算体会分子之小和宇宙之大。问题4:以上数据如何得到?(承上启下)思考,回答可能回答:测量二、长度的测量问题1:身上有“尺”吗?会用手丈量长度吗?引起冲突:(以谁为准,自然过渡,统一标准)米的规定:为什么规定,怎么规定用“拃”丈量桌子的长度1.感悟统一标准的必要性2.分析提炼,降低难度3.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4.在实验过程中,渗透交流与评估。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估能力。5.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阅读过滤已会的,专门强调微米和纳米阅读课本:介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建立体会感知米,厘米的概念(桌子的高度,食指的宽度)问题2: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有哪些应用?(为后续课程做铺垫)课后思考,阅读简单讲解单位换算方法,介绍老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布置课后练习题目)明确练习任务问题3:见过哪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各种工具的用途是什么?实验室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教师解疑答惑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4:会用刻度尺吗?启发:温度计使用的学习记录数据:第一次测量:18.4cm18.41cm18.318.4cm18.35cm(有错误)明确重点是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用刻度尺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请部分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的表格里(利用已有经验)分析数据,引起矛盾需要学习准确测量长度的方法(课本宽度只有一个真实值)研读课本P39,讨论总结方法:选,看,放,读,记第二次测量:18.4cm18.4cm18.43cm18.5cm18.35cm(仍有问题).教师强调易错点,介绍有效数字再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运用正确方法),请前次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的表格里(对比写出)。对比数据分析,强调估读一位,不是位数越多越好引出错误和误差的概念阅读P40,认识误差和减小误差的方法拓展:特殊测量方法:一张纸地图,硬币(课后思考)课后思考布置“阅读材料”:用现代科技测量长度课下收集相关材料,学成调查报告三、体积的测量问题1:体积的符号是什么,单位是什么?过滤已会的,建立体会感知毫升和升的概念1.感悟统一标准的必要性2.分析提炼,降低难度3.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4.介绍老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5.在实验过程中,渗透交流与评估。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估能力。问题2:单位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进行简单的练习问题3:如何测量规则物体体积?(长方体,正方体,球体椎体等)教师答疑学生回答:测出长,宽,高等,利用公式计算问题4:如何测量液体体积?教师答疑,强调读数方法学生回答:量筒,量杯问题5:如何测量不规则小石块体积?教师补充:介绍排水法学生先演示,再分组完成,总结回答板书设计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宇宙—大得不得了分子—小的不得了二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1选2看3放4读5记三体积的测量1规则固体2液体3.不规则固体(排水法)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作业要求1布置课后练习题目:单位换算(课后作业1,2)2实践活动:拃,庹,步3拓展:特殊测量方法(一张纸,地图,硬币)增强学习的信息渠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二长度的测量三体积的测量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对学生学习活动做个反馈。教学反思“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通过师生的定性介绍,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要知道物体的尺度,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长度的测量”的学生,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思维习惯3.“体积的测量”的训练进一步加强了以上的训练目的4.如果课堂支持系统进一步完善会使教学效果更好5.各部分时间安排还需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