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题目内能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2.知道内能与温度有关,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4.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学重难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时间安排想想议议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在家中,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候瓶塞会自动弹起来。那么,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呢?抽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同样的道理,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讲解时教师强调: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分子的动能也就越大。教师引导:构成物质的分子不仅具有动能,而且分子之间还存在类似弹簧发生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各部分互相吸引或排斥而具有势能。教师归纳: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1.什么叫物体的内能教师提出内能的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机械能与内能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相对地面,它具有重力势能,足球在空中运动,它还具有动能。空中运动的足球除了具有机械能外,同时还具有内能,因为它的分子在任何时候都在不停地做分子热运动。想一想: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具有哪些能?对比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具有的能,你发现了什么?在比较后得出结论:一个物体在具有机械能的同时一定具有内能,而在具有内能的同时不一定具有机械能。教师点拨: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的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因此,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炽热的火山有内能,北极的冰山也有内能吗?学生:冰冷的冰块虽然温度很低,但其内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它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动能。教师归纳:①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在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教师应强调: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引导学生分析: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多;反之,温度越低,内能越少。通过观察下面的图片得出结论:②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引导学生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图分析内能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分析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图得出结论:③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在分析时应注意强调:温度变化,内能一定变化;而内能变化,温度不一定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等等。思考:在下列情况下,每一组中哪一个具有的内能大?归纳影响内能大小的因数。质量大内能大温度高内能大水的内能大通过归纳得出结论: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数包括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体积。理解内能的概讨论交流:(1)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内能增加。(2)冰冷的冰块虽然温度很低,但其内部的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它具有动能.燃烧的火,温度很高,分子运动很剧烈,也具有内能。1kg的铁块内部分子的个数多,所以它的内能大。虽然它们的温度没有改变,但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分子间的势能增大。分组讨论、交流得出: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10板书设计一、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做功(1)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2.热传递(1)条件:存在温度差(2)实质:能量的转移(3)热量一师一课例模板:模拟电子显微镜下的分子运动。具有动能具有机械能有内能时具有机械能和内能空中飞行的足球具有重力势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