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平面镜》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学习学习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课前预习】1、_____叫平面镜。我们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叫做物体的________。2、叫虚像。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重点】归纳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过程〗1、平面镜平面镜指的是:。二、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2、做出猜想:结合自己照镜子的经历,猜一猜:(1)平面镜中的像在平面镜的______方。(上/前/后)(2)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大小可能_________。(3)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可能________。(4)照镜子时,你举起左手,镜中的“你”举起的是_______手。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探究:(1)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5、交流与评价:(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①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②使用两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是为了③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6、得出结论: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虚、实)像;②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相等、不相等);③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相等、不相等)④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的。三、平面镜成像作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四、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成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平面镜的反光有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堂小结〖当堂反馈〗1、1.8m高的人站在平面镜前,距镜面0.5m,他在镜中的像高m.当他后退0.5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m,像距人m.2、舞蹈演员在练功时,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镜中的像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3、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景物,形成“倒影”,此“倒影”是()A、正立的实像B、倒立的实像C、正立的虚像D、倒立的虚像4、选出对应物体正确的平面镜成像图5、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取决于(?)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C.平面镜的大小D.像到平面镜的距离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①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②使用两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是为了③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关系。MN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