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3.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1.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实际,培养科学精神,正确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2.认同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判一判]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提示: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只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的内容。2.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①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②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连一连]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创设情景]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从而留下了很多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如泰勒斯说:“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柏拉图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念”,现实中的事物都是“理念”的摹本,人的知识来源于对“理念”的回忆。马克思说:“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康德认为,物自体的真正面目是永远无法为观察者——人类所确知的,因为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不一定相同。[探究任务]1.(辨析与评价·科学精神)泰勒斯和柏拉图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阵营?它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提示:泰勒斯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阵营,柏拉图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阵营。二者争论的焦点就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2.(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马克思的观点和康德的观点之间的分歧在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吗?请发表自己的观点。提示:首先,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次,马克思的观点属于可知论,康德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分歧在于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所以,设问中的观点混淆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探究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何者为本原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有无同一性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1)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之间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第一性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2)并非一切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是不可知论者,相反,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 2019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表明( )A.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思维与存在是相互依赖的[思维建模]审设问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审材料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审选项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说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认清国情,表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本题答案为B项。定答案B康德认为: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康德的观点认为(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 [题中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康德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属于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B符合题意;A、C、D均与康德观点不符。]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3.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5.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2019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城市治理,下足“绣花”功夫》的文章。文章指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人对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随着城市化率的节节攀升而不断深入的。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城市人,越来越多的大型、特大型城市开始崛起,城市群、都市圈加速形成,人们对城市功能和城市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逐步告别以往粗放式的城市管理方式。如何克服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如何打造包容、协作、智慧的现代城市?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子?时代的发展,为城市治理出了一道道颇有难度的考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治理思维、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信息提取知识对接如何克服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如何打造包容、协作、智慧的现代城市?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中国人对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随着城市化率的节节攀升而不断深入的存在决定思维,存在是第一性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治理思维、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1.如何克服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如何打造包容、协作、智慧的现代城市?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新路子?时代的发展,为城市治理出了一道道颇有难度的考题。思维和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和关键。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②体现着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③是一切哲学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④是人们在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问题A.③④ B.①②C.②③D.①④A [一切问题的根源和关键在于首先弄清世界的本质和根源,而这正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等同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观点错误。②与题干没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设要求。]2.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人对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随着城市化率的节节攀升而不断深入的。这说明( )A.存在决定思维B.存在离不开思维C.思维完全再现存在D.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A [“中国人对城市治理的理解,是随着城市化率的节节攀升而不断深入的”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A正确符合题意。思维离不开存在,B颠倒了二者关系,观点错误。D中“二者相互转化”说法错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但不是再现,C错误。]PAGE-5-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2.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3.正确把握哲学上的两个对子。1.结合历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具体事例,认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判一判]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展开的。( )提示:错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问题两个方面。其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第一个方面展开的,而不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连一连] 将下列观点与对应的哲学派别进行连线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及其关系(1)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二者关系: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辨一辨] 唯物主义坚持辩证法思想,唯心主义坚持形而上学思想。提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之间是相互交叉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存在的,有些唯心主义中也坚持辩证法思想。唯物主义及其派别[创设情景]下列观点蕴含了丰富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①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③“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泰勒斯)④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伽森狄)⑤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狄德罗)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上述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中的哪种具体形态?提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②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⑥。2.(解释与论证·公共参与)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提示:它们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探究总结]对比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项目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同点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局限性(1)没有科学依据(2)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1)混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2)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共同性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这一观点( )①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学说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对物质的认识属于主观猜测 ③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 ④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思维建模]审设问观点分类题,关键是把握题干中观点的内涵所在。审材料“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审选项②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排除。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排除。①④观点都是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正确分析,故符合题意。定答案B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D [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即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看成世界的本原,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故选D项。]唯心主义及其派别[创设情景]程颢和程颐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在哲学史上程颢主张“心是理、理是心”,而程颐则主张“有理则有气”。明朝刘宗周所撰《人谱类记》里载二程应邀赴宴,席间有歌姬在场。程颐怒而拂衣离席,程颢则尽欢而罢。次日程颐去程颢处责问他没有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程颢说:“昨日席间有歌姬而我心中无歌姬;今日家中无歌姬你却念念不忘。”[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程颢、程颐的思想代表了什么哲学观点?他们的区别何在?提示:二程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典型表现。程颢主张“心是理、理是心”,属于把人的心灵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属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程颐主张“有理则有气”,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2.(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你能列举一些唯心主义典型代表人物的观点吗?提示:(1)主观唯心主义的常见观点有: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王守仁:心外无物;③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④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⑤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等。(2)客观唯心主义的常见观点有:①柏拉图:理念论;②黑格尔:绝对观念论;③朱熹:理生万物,理在事先;中外神创论等。[探究总结]对比理解唯心主义的两个派别派别区别共性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精神都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和主宰,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日本农林水产省透露,截至10月25日,今年第19号台风“海贝思”对该国农业、林业、渔业等相关领域造成的损失额已达1027.3亿日元。对此,有人认为:台风是天灾,天命不可违!下列观点与这一观点代表的哲学派别根本对立的是(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③理在气先 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思维建模]审设问首先要把握题干中的观点的哲学派别,再明确与之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审材料“台风是天灾,天命不可违!”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审选项题干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其根本对立的观点应该属于唯物主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属于唯物主义,①符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不符合题意;“理在气先”属唯心主义观点,③不符合题意;“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④符合题意。定答案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中,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 [“心远地自偏”是说只要心志高远,所处的地方自然就感到僻静了,这种观点有“心态决定一切”的意思,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对这一思想的正确归纳,不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3.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5.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乡村振兴的规划、建设、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本是极其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针对各地的现状。但一些管理者经常“拍脑袋”决策,让乡村振兴规划成了朝令夕改的计划。针对这种情况,管理者必须转变乡村发展理念,注重适度、均衡、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坚持规划的科学性、稳定性、人性化,少做一些“大手笔”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多做一些精雕细刻的惠民工程、里子工程,让乡村真正成为农民的幸福乐园。信息提取知识对接乡村振兴规划,需要针对各地现状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规划往往是“拍脑袋”决策的产物一些管理者常犯主观唯心主义错误规划是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的要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主观唯心主义1.“朝令夕改”的规划往往是“拍脑袋”决策的产物。下列选项与这一规划决策过程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气者,理之依也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B [题干中的决策过程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D属于唯物主义,故都排除;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入选。]2.乡村振兴规划也要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说明(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D.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现实问题息息相关D [题干强调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重要性,D项点明这一点,故符合题意;A、B两项指向哲学的重要性,偏离题意;C项观点也非题干所指,排除。]PAGE-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_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