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_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0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4

资源简介

第一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观点。2.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3.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及其方法论。
1.提升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自觉树立创新意识。2.培养创新精神,要有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一、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的特点
(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就是“扬弃”。
[判一判] 只有彻底的否定才能真正推动事物发展。
(  )
提示:错误。辩证否定推动事物的发展,但这一否定不是完全、彻底的否定或肯定,而是否定与肯定的有机结合。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客观依据: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对它产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基本内涵
(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3)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判一判] 革命批判精神要求要从现存事物的前进、上升中去理解。
(  )
提示:错误。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对现存事物要从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中去理解,要看到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
3.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1)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2)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
(1)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想一想] 我们常说,不破不立,有破有立。应如何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
提示: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辩证否定观
[创设情景]
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探究任务]
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这说明了辩证否定观的什么道理?
提示:说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结合材料,从辩证否定角度,说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提示: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把握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扬弃”,要保留其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其过时的消极的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探究总结]
1.辩证否定与联系、发展的关系
(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体现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发展。
(2)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体现出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联系。
2.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强加于事物的
否定和肯定的关系
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的割裂,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否定一切,要么肯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联系的关系
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扬弃”
是联系和发展环节的中断,不是“扬弃”
辩证否定观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本身就是坚持了矛盾所要求的一分为二的观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②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
④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
本题为因果关系类题目
审材料
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
审选项
①④符合题意,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是因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即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②说法错误,“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说法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③说法错误,“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的说法过于绝对,且题目中强调的是辩证的否定,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创新,而不是保持质的稳定性。故选B。
定答案
B
儒家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如何对待儒学问题上,有国学大师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开新”中重振辉煌。对“反本开新”的正确理解是(  )
①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反本”是“开新”的基础
②“反本开新”是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
③“反本”就是否定过去,“开新”就是肯定现在
④“反本开新”的实质是“扬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 [材料中“反本开新”强调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可见把握了联系的环节,①符合题意;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根本途径,②错误;“反本”和“开新”不是相互独立、割裂的,而是既保留又克服,③错误;“反本开新”是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其实质是“扬弃”,④正确。]
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
某画家的小孙子在一次美术课上画了一匹长有双翅的绿色飞马,遭到了小朋友的取笑,说世上哪有绿色的飞马?小朋友把画拿回家给爷爷看。爷爷一看乐了,便问孙子:“你为什么给马画上一对翅膀呢?”孙子说:“我想让它飞遍全世界!”“那你为什么把马毛画成绿色的呢?”“因为它是和平的使者!”爷爷高兴地说:“谁说世上没有绿色的飞马,现在不就有了吗?”爷爷鼓励孙子把画寄到世界儿童画展参加比赛,结果获得了金奖。
[探究任务]
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小朋友画马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
提示:小朋友不拘泥于常规思维,画出“和平使者”并能飞遍全球,这体现了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请从创新角度,谈谈材料给青少年人生发展的启示。
提示: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探究总结]
细解辩证法的革命精神与批判性思维
原理
(1)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3)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方法论
(1)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创新精神。(2)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把握
(1)唯物论角度: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2)辩证法角度
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3)认识论角度:整个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
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④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
根据漫画寓意,分析方法论要求。
审材料
漫画中盛水容器有开关,我们可以通过开关喝水,并不需要完全遵循原有的喝水经验,所以启示我们要打破惯性思维,根据变化的实际,寻找新思路,创新方法。
审选项
漫画强调思维的创新与转变,①④与漫画无关,故排除。②③都从创新思维角度,正确指出了创新的要求,故符合题意。
定答案
C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必须(  )
①坚持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做到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③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统一起来 ④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现有理论和制度的限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对既往和现实都要做到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故②错误;敢于突破的是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而不是突破现有理论和制度的限制,故④错误;①③观点分别从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角度正确提出了党的发展的措施,故符合题意。]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系;②用于分析事物发展前进的过程等)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如何对待传统文化;②用于分析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举措等)
3.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与问题;②用于分析发展措施的连续性与针对性等)
4.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创新成功的过程;②用于分析新旧观念的更替;③用于分析如何破解现实问题等)
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正题必然地派生出它的对立面——反题,并且和反题构成“对立”,最终二者都被扬弃而达到“统一”的合题。所以,辩证法就是绝对精神不断流动、展开的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动态的。任何事物,都是在“正——反——合”辩证发展的过程中存在。
黑格尔曾经打了一个比方:一颗麦粒,一开始它只是一颗麦粒(正题),但它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突破自己、否定自己的因素——这就是要长成一株麦苗;当它真的长成一株麦苗时,它就不再是一颗麦粒了,而是达到了麦粒的对立面(反题);麦苗最后还是会成熟结种,自己死去而产生新的麦粒,新的麦粒既不是麦苗,也不同于原来作为种子的麦粒,而是两者综合的产物(合题)。
信息提取
知识对接
正题必然地派生出它的对立面——反题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最终二者都被扬弃而达到“统一”的合题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麦粒包含突破自己、否定自己的因素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新的麦粒既不是麦苗,也不同于原来作为种子的麦粒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法就是绝对精神不断流动、展开的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动态的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1.近期,600岁故宫成了“网红”,与互联网合作、在文创产品的宣传文案上“卖萌”、多方合作制作纪录片和电视节目……这不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给故宫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故宫的走红得益于(  )
①运用现代科技对故宫文化进行彻底否定
②保留了故宫文化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③坚持以革命批判精神为基础开拓新境界
④克服了故宫文化中消极过时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①错误,对待故宫文化要批判继承,不能全盘否定;②④符合题意,故宫的走红得益于保留了故宫文化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了故宫文化中消极过时的因素;③错误,必须以客观实际为基础,不能以革命批判精神为基础开拓新境界。故选C。]
2.在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而对这种“思维定势”的有意识破除,则可能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  )
A.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B.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C.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就能提出、解决新问题
D.进行逆向思维是发明创造的前提
B [对待传统观念不能简单否定一切,A错误;破除“习惯性思维”,即强调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要求。]
PAGE
-
8
-第二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识记创新的社会作用的表现。2.理解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3.知道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1.培养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2.借助理论创新的意义,推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
2.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3.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4.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判一判] 创新对生产力的作用就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更新上。
(  )
提示:错误。创新对生产力的作用既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更新上,还体现在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对象的开辟等方面。
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判一判] 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
提示: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日益扩大,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2.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判一判] 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理论创新决定的。
(  )
提示:错误。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实践方式决定的,而不是理论创新等因素。
创新的社会作用
[创设情景]
近年来,山东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政策、新业态、新品牌、新布局,使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新增100多亿元,平均增幅超过15%,在强力支持山东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还推动了山东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和谐发展。当然,政府决策理论的更新在背后起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现代化建设中的行动创新。
[探究任务]
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如何看待理论更新与行动创新的关系?
提示:理论更新与行动创新之间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关系。理论创新以实践创新为基础,实践创新以理论创新为指导。
2.(预测与选择·科学精神)试分析创新在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提示: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创新强力支持山东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体现了这一点。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创新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和谐发展体现了这一点。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创新推动了山东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体现了这一点。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创新是山东省近年来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探究总结]
1.创新的社会作用
作用
表现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③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日益扩大,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②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准确界定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作用
(1)在社会发展和变革过程中,起先导作用的是理论创新,而不是实践创新。
(2)在两者关系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实践,起指导性作用的是理论,不能将实践与理论的作用混淆或颠倒。
2.创新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角度
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辩证法角度
①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②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③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认识论角度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多年来,中国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神舟飞天创造“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中国深度”,高铁飞驰跑出“中国速度”,北斗导航展现“中国精度”……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这说明科技创新(  )
①推动着理论领域的不断创新 ②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深刻影响 ③是生产力中最核心的实体要素 ④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建模]
审设问
围绕着科技创新分析问题,明确材料中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信息指向。
审材料
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现其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审选项
题干没有体现理论领域的创新,故①不符合题意;生产力中最核心的实体要素应该是劳动者,故③错误;②④观点分别正确指出了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故符合题意。
定答案
C
在《中国制造2025》中,核心转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改革创新是勾勒中国制造上天入海蓝图的一条主线。创新所向,不仅是科技进步,也不仅是经济增长,它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发展方式的变革、民族精神的高扬和文化力量的崛起。关于创新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创新是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的继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①说法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③说法正确,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④不合题意,“创新是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的继承”不是创新的意义。故选C。]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用示例:用于分析科学技术创新的作用;②用于分析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等)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②用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③用于分析政治体制改革等)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文化领域的创新成果或过程;②用于分析人类思想观念的更新等)
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应用示例:用于分析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或措施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信息提取
知识对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近年来,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铁刷新了“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竞争力与日俱增。由此可见,科技创新(  )
A.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
B.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C.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推动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C [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铁刷新了“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竞争力与日俱增。这说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2.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这体现了(  )
①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②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目的
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理论创新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推动了发展实践的突破。这体现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①③符合题意;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②错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④错误。]
PAGE
-
5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