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逻辑脉络:一方面,循着寻觅社会的真谛展开:社会的构成因素——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发展趋势——社会的历史主体。另一方面,循着实现人生的价值展开:价值与人生价值的概念——价值观及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措施。知识结构:社会历史观角度,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结合起来,通过学习社会基本矛盾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中把握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明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而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生价值观角度,结合人生价值的内涵去把握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和标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素养要求:政治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支持我国的改革事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人生理想。科学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发展和人生价值方面的问题与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以适应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的需要。公共参与:积极投身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民服务、勇于担当和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3.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4.明确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提高政治认同,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2.学会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认识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公共参与能力。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他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判一判]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与其保持一致。( )提示:错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但二者不总是一致的,社会意识可以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存在。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方式及其作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判一判] 必须充分发挥生产关系作为最革命因素对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 )提示:错误。在社会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即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想一想] 某地进行农村土地改革试点。这一改革的对象是什么?提示:改革的是生产关系,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3.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①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判一判]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提示:错误。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的。3.结论: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创设情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出行新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的追捧。不可否认,同一时代人们的环保意识会有很大差别,我们应寻求共识,进一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人们的环保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受到追捧,这说明了社会史观的什么道理?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大家环保意识增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其中的唯物史观原因是什么?提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探究总结]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和内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含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内容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传承“五四”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②社会意识促进了社会存在的发展③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④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是完全同步的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③④[思维建模]审设问本题为说明类题目,解题方向在材料审材料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五四”精神。传承“五四”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审选项①③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五四”精神,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传承“五四”精神,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②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了社会存在的发展;④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故选C。定答案C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定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这表明( )①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最主要内容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③适合先进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 [材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同时说明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创设情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外资三法”的相关规范已逐步为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所涵盖,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促进和保护、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管理的要求。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新法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的决心和信心。[探究任务]1.(辨析与评价·科学精神)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是变革生产关系还是上层建筑?提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是变革上层建筑。2.(描述与分类·公共参与)根据上述结论,分析我国制定和实施《外商投资法》的必要性。提示: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②在新形势下,原本的“外资三法”已无法适应我国促进、保护和管理外商投资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新法成为当务之急。制定和实施《外商投资法》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外资的利用能力和水平,为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法律保障。[探究总结]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正确理解不同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根本目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注意区分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国家发改委提出,2020年我国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这一要求是基于( )A.我国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一定会促进生产力发展C.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D.改造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思维建模]审设问本题为因果关系类题目审材料我国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审选项A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我国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说法错误,“一定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C符合题意,我国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是基于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D说法错误,实践活动都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故选C。定答案C要清理和调整不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以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D.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C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清理和调整不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是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根据社会现实制定政策;②用于分析思想观念随着时代而变化等)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正确决策推动社会发展;②用于分析错误观念对社会发展的危害;③树立正确思想的重要性等)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有不同的经济体制;②用于分析各种经济改革的原因等)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政治领域改革的原因;②用于分析文化领域改革的原因;③用于分析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文化的进步等)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我国深化改革的原因;②用于分析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等)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房价、物价上涨,个税起征点调整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个人所得税改革迈出坚实的一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由原来的3500元提高到5000,并实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修改是还富于民的重要举措,会有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被纳入免税范围,这不仅体现出了我国居民收入情况的变化,调整优化了税率结构,而且对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提取知识对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房价、物价上涨,个税起征点调整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通过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对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基本规律个人所得税法修改,有利于调整优化税率结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此次税改的亮点不只是将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升至5000元,还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此次新个税法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①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调整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④变革社会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C [①不合题意,新个税法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②④符合题意,新个税法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其依据是调整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也是依据当前的社会实际进行的调整,体现了变革社会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说法错误,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选C。]2.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下列传导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是( )①社会总需求增加,增添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②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④低收入群体税赋减轻,消费能力提高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D [③排在第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对上层建筑进行调整;②排在第二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④排在第三位,由于将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使得低收入群体税赋减轻,消费能力提高;①排在第四位,低收入群体税赋减轻,消费能力提高,带来社会总需求增加,增添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因此,能正确反映“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规律的传导顺序是③—②—④—①;故选D。]PAGE-10-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2.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掌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坚定群众立场,提高政治认同,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积极参与,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及地位(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中,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地位: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判一判] 守护英雄就要认同英雄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提示:错误。守护英雄的确要认同英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是英雄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因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他们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判一判] 人民群众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提示:错误。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但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不是人民群众,而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3.群众路线(1)地位: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2)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要求: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4.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要求: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想一想] 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都属于坚持群众观点吗?提示:相信群众属于群众观点的内容,依靠群众属于群众路线的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创设情景]2019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并热烈祝贺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正式开播。习近平指出,春种秋收,天道酬勤。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三农”领域的成就,是全党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农民和农业战线工作者辛勤劳作的结果。9月22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公益宣传片《丰收节来了!》。宣传片以“农民丰收全民共享”为主题,通过现代思维点缀千年传统文明,将“丰收”有机融入这个奋进中的新时代;通过全国各地丰收盛景,展示一个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农业大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致敬亿万农民的巨大贡献,让丰收节成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时代标记。在丰收节即将来临之际推出此片,有利于让全社会共享丰收、共助增收,情感上产生更广泛的共鸣,认知上达成更广泛的共识。[探究任务]1.(预测与选择·科学精神)农民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吗?提示: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农民为节日主角,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探究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建立国家公园,不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社会力量参与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的新模式,也要广泛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实现全民共享,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这一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④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思维建模]审设问分析题干中指导思想的哲学依据,而且要从唯物史观角度入手分析。审材料题干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审选项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中的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依据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④符合题意。定答案B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一论断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和主力军③坚持一切对人民负责的群众路线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 [①②符合题意,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和主力军;③说法错误,坚持一切对人民负责属于群众观点的内容,不是群众路线;④说法错误,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选A。]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创设情景]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的新年贺语中强调,2018年我国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习近平主席还说,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在四川凉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两家人。在山东济南三涧溪村,我和赵顺利一家围坐一起拉家常。在辽宁抚顺东华园社区,我到陈玉芳家里了解避险搬迁安置情况。在广东清远连樟村,我和贫困户陆奕和交谈脱贫之计。他们真诚朴实的面容至今浮现在我的脑海。新年之际,祝乡亲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我国的辉煌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贡献。2.(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结合材料信息,说明我国的领导干部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示:要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探究总结]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地位和基本内容群众观点地位是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地位是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求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是要求文艺工作者( )①要重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 ②要在创作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愿望 ④要在创作中实现形式与风格的统一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思维建模]审设问结合材料分析措施,而且围绕着文艺工作者分析措施。审材料题干材料强调文化创作要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审选项文艺创作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愿望,③说法错误;材料中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要扎根人民生活,没有强调文艺形式和风格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要求文艺工作者要重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要在创作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②正确。定答案A“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其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D [注意设问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A是唯物论,B是辩证法;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D正确;C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②用于分析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人民等)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文化创作者深入群众;②用于分析民间艺人创造的文化成果等)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改革需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②用于分析人民群众在社会制度更迭中的作用等)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应用示例:①用于分析维护人民群众利益;②用于分析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③用于分析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等)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改革开放40年的征程中,人民群众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党和国家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信息提取知识对接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改革开放40年的征程中,人民群众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群众观点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群众路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它是沟通藏区与内地的邮政主动脉,党中央的声音和各种邮件通过邮车送上雪域高原。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邮件在!”的敬业精神,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出车经验,克服缺氧,“风搅雪”、孤寂等困难,驾驶邮车奔驰在白雪皑皑的“生命禁区”,服务藏区30年,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车驾驶员,但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样子,心里就开心。”2018年,其美多吉带领班组的康巴汉子们安全行驶62.49万公里,向西藏运送邮件41万件,运送省内邮件37万件。他们用奉献、忠诚与生命铸就了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雪线邮路精神。2018年,其美多吉所在的康定——德格邮路被交通部命名为“其美多吉雪线邮路”。其美多吉被评为“时代楷模”和“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答案]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邮车驾驶员们是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为藏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用奉献、忠诚和生命熔铸的雪线邮路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在平凡岗位建功立业。PAGE-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_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框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20_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2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