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我与社会【课件23张PPT+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我与社会【课件23张PPT+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1.1.1
《我与社会》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表格内。2×12=24分)
1.
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

A.网上的一个结点
B.漏网之鱼
C.互不相干的个体
D.一条线
2.
我们走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

A.越来越分离
B.与任何人都无关
C.你我不分,形同一人
D.彼此不能分开
3.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A.每个私人都有三个好朋友
B.人总是不能脱离他的人际环境
C.只要你是好人,就会有朋友帮你
D.人跟篱笆是相似的,要有三个人帮忙
4.
萌萌在家是妈妈的孩子,在学校是八年级的学生,
在社区是小区业主,在社会是合格公民。这说明了(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社会关系确定人的社会身份
③人的成长不需要依赖社会
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
网上流传的一些名人名言并非真的出自名人之曰。最近,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上线,鲁迅是否说过相关词句,输入关键词一查便知,还能检索到其对应的文章出处。该查询系统的推出(

①有助于保护鲁迅的名誉权
②能够扩大社会上的名人效应
③可以克服社会的浮躁心态
④利于减少“伪名言”对公众的误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将社会关系分为(
)
①血缘关系
②亲缘关系
③地缘关系
④业缘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
鲁迅先生说:“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对这句话,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社会发展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
③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④个人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④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在社会关系中,下列属于业缘关系的是(

①同学关系
②同事关系
③邻居关系
④夫妻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
当我们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时,我们的感受是(

A.作为中国人,我自豪,我激动
B.很热闹,场面震撼
C.能到北京天安门,太幸运了
D.升国旗仪式见多了,没啥特别
11.
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我们会(

①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
经过严格考核,露露被聘为市博物馆义务讲解员,每周六为广大参观者激情解说。你认为她最可能的感觉是(

A.这份差事单调乏味,累死了
B.虽然有点累,但很充实,很有价值
C.我的工作无人替代,只有我是最棒的
D.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2、非选择题(56分)
13.【亲属关系
身份界定】
(8分)观察亲属关系网络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内容,你从这个亲属关系网络图中得出什么认识?(4分)
(2)人的身份是怎样确定的?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角度,可以分为哪些类型?(4分)
14.
【充实假日
丰富阅历】
下面是小萍在双休日的生活片段,据此回答问题。
片段一:周六上午,小萍在家里做作业,做完作业后听了一会儿音乐和广播。
片段二:周六下午,小萍和同学到附近的公园爬山,欣赏自然美景。
片段三:周日上午,小萍去社区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给老人剪指甲、讲故事,还教老人用智能手机。
片段四:周日晚上,小萍和爸爸一起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
(1)
小萍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4分)
(2)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的方法有哪些?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4分)
15.
【情境探究
明理洞悉】
以下是中学生明明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 明明学完本框题后,得出结论“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的身份是唯一的。”
(1)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2)理由是: 
情境二 明明学完“我与社会”后,收获满满,与同学交流时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是独特无二的,既可以拥抱社会,也可以脱离社会。”
(1)明明说法是:
 
 
(2)理由:
 
情境三 明明常说一个公益广告语“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
(1)
这句公益广告语告诉人们: 
(2)为此,我们应有做法是: 
 ?
16.【主动参与
融入社会】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与父母、同学、老师、公交车司机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为了更好的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4分)
(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6分)
17.【经典故事
主动交往】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女孩劳拉。这个8岁的女孩用四肢爬行,用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交谈”。小劳拉后来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心。经过18个年头的艰苦训练和学习,劳拉才逐步恢复人性,最终还上了大学。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二:大多数人面对陌生人时都会有一种潜在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生活导师”也曾给过人们“不要与陌生人交往”的忠告。
(2)你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吗?
(2分)
(3)你是通过什么方式认识他们的?
(4分)
(4)你如何看待“生活导师”的忠告?(4分)
1.1.1
《我与社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B
B
C
B
C
A
A
A
B
B
3、非选举题
13.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是不同的。具体到本图,人的身份可以通过血缘关系来确定。
(2)人的身份确定: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划分,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14.(1)
听音乐和广播,到公园欣赏自然美景,做公益活动,看电视节目等。
(2)
A.方法:延展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B.做法:①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②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15.
情境一
(1)不赞同
(2)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也不同。比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是老师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等,这些不同的角色决定了我们的身份不同。
情境二
(1)错误的
(2)作为生命体,每个人是独特的。但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情境三
(1)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2)在社会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6.(1)
①父母给予我生命,哺育我成长;②老师教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③同学与我有着共同的追求与目的……
(2)①父母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美好;②老师让我了解和掌握知识;③同学让我体味到友谊与团队的重要性……
(3)①
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首先,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其次,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社会对个体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的进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个人的进步发展。
②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社会,通过实践创造推动社会发展。
17.(1)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2)喜欢或不喜欢。
(3)在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从和陌生人交往开始的。从入学开始就要同陌生的老师交往,同时要同陌生的同学交往,从小学、中学和大学,到走向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不同的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交往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人际能力的关键性尺度。
(4)“生活导师”的忠告有片面性。我们不要惧怕与陌生人交往,而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的社会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道德与法治
部编人教版版
八年级上
1.1.1
我与社会
看视频,说观点:
“六度空间理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的成长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我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
新知导入
主题一、感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说说:
结合P2-3“运用你的经验”
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到工厂了解生产情况
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
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
观看电视、查询上网
1.①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阅读报纸、收看电视;④上网查询;等等。
2.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
新知讲解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途径)P3
“记笔记”
01.到农村、工厂、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04.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
02.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
03.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思考:
结合P3-4“探究与分享“
说说你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2.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P4①
①我们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
P3①
②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P4①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③做法: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为之分忧P4①
教学目标
参与实例
主题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看视频,说说:1.各种社会关系是如何形成的?课本剧表演与职业体验对学生了解社会有什么作用?
2.个人与社会是什么关系?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P4①
2.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②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
线
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


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
结点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思考:
结合P5“探究与分享“
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1.因为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
2.向未曾谋面的亲戚介绍自己:我是××的儿子;向爸爸的同事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同事××的孩子;向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我是您的孩子××的同学;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我是学校××班级的学生。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3.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P5
父母
祖国
老师
同学
小区
其他
业主
我是
的子女
的学生
的同学
的业主
的邻居
的建设者
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图片,思考:
结合P5“相关链接“
1.社会关系,按建立的基础,可以分成哪几类?
2.你能根据图片内容,辨别社会关系的类型?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4.
从建立的基础,社会关系的类型
P5“相关链接”
01.血缘关系
02.地缘关系
03.业缘关系
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教学目标
探究分享
赏名言,思考:
结合P4“相关链接“
如何理解这两句名言。
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教学目标
探究感悟
5.怎样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P5-6
01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02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目标
拓展空间
赏图片,思考:
结合P6“拓展空间“
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
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父母通过血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同学、老师通过业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通过地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
2.父母给予我生命,哺育我成长;老师教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同学让我懂得了友谊的重要性;公交车司机为我出行提供了方便;等等。
3.
①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首先,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其次,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
社会对个体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②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社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课堂小结
1.下列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②青少年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会更加关注社区各项工作
③参与社会生活只能通过参与社区治理这一方式实现
④置身广阔的社会之中,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中学生王怡针对小区门口出现小摊贩乱摆摊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反映给当地政府。王怡的做法告诉我们(  )
A.要关注社区的治理,并献计献策
B.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社会治理上
C.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之自豪
D.参与社会生活就是给政府提意见
C
A
课堂巩固
3.下列对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②个人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③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
④社会是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小红放学后,先听一段古典音乐,接着去写作业,写完作业以后给奶奶读报纸。小红的做法说明她(  )
A.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真情,积极融入社会生活
B.三心二意,不能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C.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会耽误学习
D.社会交往范围太小,不利于感受社会的美好
C
A
教学目标
课后预习
预习第一课第二框题《在社会中成长》P6-9找出:
1.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3.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感受社会生活
1.1
我与社会
我们都是社会一员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感受社会生活有何意义(为什么)
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1.1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课题
我与社会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了解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知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知道几种主要社会关系。
重点
1.
感受社会生活的途径与意义
2.
几种主要社会关系
难点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看视频,说观点:“六度空间理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观看视频讨论交流代表展示
初中学生喜欢音视频材料,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知道人的成长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
。教师引入本节课课题
0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02.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03.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
04.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等等。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
活动五:社会关系类型
赏图片,思考:结合P5“相关链接“1.社会关系,按建立的基础,可以分成哪几类?2.你能根据图片内容,辨别社会关系的类型?
探究感悟4.
从建立的基础,社会关系的类型
P5“相关链接”
课件展示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活动六:名言思考
赏名言,思考:结合P4“相关链接“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亚里士多德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如何理解这两句名言。探究感悟5.怎样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P5-6
课件展示
0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0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拓展空间
赏图片,思考:结合P6“拓展空间“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解答1.父母通过血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同学、老师通过业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通过地缘关系的方式与我产生联系。2.父母给予我生命,哺育我成长;老师教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同学让我懂得了友谊的重要性;公交车司机为我出行提供了方便;等等。3.
①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首先,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其次,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
社会对个体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②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
下列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②青少年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会更加关注社区各项工作③参与社会生活只能通过参与社区治理这一方式实现④置身广阔的社会之中,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中学生王怡针对小区门口出现小摊贩乱摆摊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反映给当地政府。王怡的做法告诉我们(  )A.要关注社区的治理,并献计献策
B.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社会治理上
C.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之自豪
D.参与社会生活就是给政府提意见3.下列对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②个人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③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
④社会是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小红放学后,先听一段古典音乐,接着去写作业,写完作业以后给奶奶读报纸。小红的做法说明她(  )A.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真情,积极融入社会生活B.三心二意,不能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C.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会耽误学习D.社会交往范围太小,不利于感受社会的美好
赏图片,读教材,思考问题代表回答观看课件教材中找出标记要点观看课件记笔记看视频读教材找问题交流讨论展示观看课件标记要点看课件标记要点欣赏图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
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赏图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赏图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听赏名言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听内容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交流讨论代表展示观看课件教材中标注要点做题展示
对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图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资源进行再开发,视频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用事例证明观点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片内容比文字更丰富,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教会学生学会归纳用形象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
教师寄语: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社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聆听,思考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
板书
1.1.1
我与社会一、感受社会生活1.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
2.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3.几种主要社会关系
速记强化印象
结构式板书,将两个主题知识点内容进行简洁呈现,逻辑清晰,直观明了,让人有一目了然之感,便于学生理解,力争让学生理解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