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1.1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共32张PPT+6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1.1生活处处有哲学课件(共32张PPT+6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
——感悟人生
体验哲学
研究主题:探索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仰望星空”这个典故,出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故事和黑格尔对此的诠释。
泰勒斯,古希腊七贤之一,被称为“科学和哲学之祖”。他四处游学,不置产业。他曾用气象学知识预测当年橄榄会丰收,租下全城榨油机器做了一次投机生意,用一个夏天赚了比别人一生赚的还多的钱,用以向人证明哲学家的智慧用来致富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哲学家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相传,他晚上走路,头望星空,看出第二天有雨。但一不小心,一脚踏空,掉进泥坑,后被人救起。第二天果然下了雨。有人讥笑哲学家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然而两千多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哲学开始于仰望星空
我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是什么?
一般到个别
︻全书基本框架︼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的唯物论
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人生观
整体与部分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开启我们的哲学之旅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通过自主预习,认识到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互动探究,理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理解哲学的任务(重难点)
3.通过互动探究,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4.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体会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使自己喜欢哲学、热爱哲学
科学精神: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公共参与:理性参与哲学反思活动,自觉用真正的哲学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感悟人生智慧,过有意义生活。
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希腊三贤之亚里士多德
1.1.1
哲学就在我身边
(第一目)哲学的起源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喜欢···
擅长···
不擅长···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考···
专业···
就业···
家长···
综合
全面的
联系的看问题
学习与社会生活





哲学
活动一: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3+1+2”的新高考模式,你是如何高考选科的?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活动一: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生活事例
生活(哲学)智慧
源于
评价学生政治考试成绩
(甲同学90分,乙同学70分)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发展全面的看问题等
教学实践的体会
你幸福吗?为什么
相对论的哲学思想
生活实践的领悟
见教材楷体字P4页材料
孔子不易其“道

对立统一的观点(度)
为人处事实践的领悟
……
希腊三贤之柏拉图
思考:从上述事例探讨中,我们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但看问题(认识世界),
办事情(改造世界)的时候,却自觉不自觉的与哲学智慧结合在一起。
这些哲学智慧是天上掉下的?还是人脑凭空产生的?这说明什么?
①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③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②哲学上说的世界包括: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意识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注意:
生产实践
社会改革
科学实验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过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能自发地产生哲学吗?
亚里士多德:“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
柏拉图:“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希腊三贤之苏格拉底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
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
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问道德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哲学是思,
是辩,
是追问。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思考:希腊三贤的故事和名言,对我们理解哲学的起源有什么启示?
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满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生活实践
迷惑、好奇
哲学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认识世界)
“追问”和“反思”
是哲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认识世界)。
上述两点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注意】这两句话各有侧重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这是最根本性的。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思考和追
问,哲学才会出现。
本目小结: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起源)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1.2.2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第二目)哲学有什么用?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哲学私房课:什么是哲学?(前3分钟)
1.哲学的本义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sophia

Philosophy


智慧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2.
哲学就是追求智慧之学,
即爱智之学。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马克思
【提示】哲学≠智慧。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活动二:追寻生活智慧
感受哲学之光: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你在抬头望天空时,曾思考了哪些问题?
思考:
有关自然界的问题
有关人类社会的问题
有关于人自身的问题
“世界是什么?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
“人的本质是恶还是善?世间为什么有光明也有黑暗?真善美在哪里?
“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活着?死后会有灵魂存在吗?幸福在哪里?人生有何价值?
活动二:追寻生活智慧
感受哲学之光: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婚姻”
追寻生活智慧
感受哲学之光
哲理故事和视屏系列赏析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陈果哲学思辨课《人生与人心》
思考:阅读上述哲理故事和观看哲理视屏告诉我们学习哲学对我们有那些帮助?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老子说:上善若水
追寻生活智慧
感受哲学之光
哲理故事和视屏系列赏析
真正的
哲学(此处易错)可以使我们
A.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B.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
C.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D.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3、哲学的功能
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空汽水瓶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多少瓶汽水?
请你快速地找到答案,并说明你是如何推导的?
还记得这道题吗?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活动二:追寻生活智慧
感受哲学之光
方案一
按照“两换一”的模式推导,先买2瓶,然后通过换和借空瓶并喝完后归还空瓶的方式,可推出结论:10元现金最多可享用汽水20瓶。
这种方案推导起来比较烦琐,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太低。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方案二
要想使10元现金的使用达到最大效果应最大程度上使用换领和借空瓶的方式,可先买10瓶,然后通过充分利用换和借空瓶,最终可享用20瓶汽水。
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外部条件来挖掘自身潜能,通过选择正确的途径,借势成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方案三
要想使10元钱的使用效果达到最大化,只要能使1元钱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就可以了。利用已知条件,可以推导出,1元钱最多能喝2瓶汽水,那么,10元钱自然能喝20瓶汽水。
这一方案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思想方法,它启示我们:要想达到整体目标最优化,只需实现单位效率最大化就行了。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探究活动三:上述情景材料从正反告诉我们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实际上都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关键在于我们的思想方法是否科学。这对我们认知哲学的真正价值有什么启示?
逆向思维——有时候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就会发现原来事情如此简单!!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教给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树木既是生命,也是燃料,当“寒冬”的考验来临时,是选择燃烧自己温暖他人?还是……这部2014年瑞典
Nils
Hedinger
导演的富含哲理的反思人性动画
《木头与柴火》,看似剧情简单,却充满讽刺与黑色幽默,极好的反映了人性的自私和对环境的破坏。回归现实,若是你,会怎么做?
4、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的产生: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认识世界)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功能:四个正确
4.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本课小结
2.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1.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2.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说:“哲学不能给人带来面包,但会让人吃面包的感觉更加香甜”。尼采也说:“哲学是文化的医生”。这说明(
)
①哲学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文化提供具体方法
②哲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要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
④哲学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练一练
D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教材P4页探究:
1.用颜回、子贡和子路的长处换孔子的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孔子为什么不干?
  
2.孔子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是怎样形成的?
孔子的三个弟子虽然在某一方面优于孔子,但在哲学思维、哲学智慧方面却不及孔子
不是孔子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孔子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学习、观察、思考中逐渐形成的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先生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说:“你们立刻买样东西,把这间黑暗的房子完全装满。”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满满地塞满了一屋子。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另外一个学生买了一支蜡烛,点燃蜡烛,整个屋子一片光明。先生笑了:“这是装满屋子的最好的方法。”
思考:
(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一般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方法
世界观不同,
指导思想不同
思维方法是影响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
教材P5~6页探究:
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