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全一册同步备课:17.2欧姆定律教案+同步练习17.2欧姆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欧姆定律。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得出结论。表一:电压U/V123电流I/A0.20.40.6表二:电阻R/Ω51015电流I/A0.60.30.2进一步的延伸拓宽,在表一中所取的是多大的定值电阻?在表二中所控制的电压是多大?学生质疑?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这三个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欧姆定律活动:根据学生在导课中的结论,总结分析出这个结论综合起来即为欧姆定律的内容.让学生自学课本欧姆定律内容这一知识内容,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表达式?(2)欧姆定律的内容中,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是如何统一的?(3)自己能否得出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归纳总结:(1)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电阻成反比。表达式为I=(2)当公式中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时,电压单位是伏特(V),电阻单位是欧姆(Ω)(3)变形公式为:R=、U=IR。知识拓宽1:对欧姆定律的理解:①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②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和跟电阻成反比是有条件的)知识拓宽2:由欧姆定律I=变形可得R=.故可以得到导体电阻跟通过的电流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学生讨论交流,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归纳总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只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有关,而与通过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知识点二:欧姆定律的简单计算活动:出示课件,展示问题。典例剖析:试电笔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提出问题:(1)这道题目中已知哪些物理量,求哪个物理量?(2)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把已知物理量和所求物理量都标到图中吗?(3)题目中的已知物理量和所求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的吗?(4)各物理量的单位满足欧姆定律计算公式的要求吗?学生思考讨论,画出电路图,回答问题。归纳总结:本道例题已知电阻的阻值,求电阻上的电流。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隐含条件,就是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这三个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个电阻来说的,满足欧姆定律的要求。但是,电阻的单位需要换算成“Ω”。变式训练1: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的电压: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则加在电熨斗两端的电压是多少?变式训练2: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在一个电阻的两端加的电压是20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它的电流是1A,则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归纳总结:(1)要画好电路图,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2)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物理公式再数值计算,答题叙述要完整。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2.欧姆定律的应用.(1)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2)对额定电压的理解.(3)短路是电流过大的原因.(4)利用欧姆定律推导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四、板书设计第2节欧姆定律五、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了基础。同步练习:1.对人体来说,一般情况下不高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的,通过人体的电流接近30m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根据以上数据,请估算人体电阻最接近于( )A.1×102ΩB.1×103ΩC.1×104ΩD.1×105Ω答案:B2.右图是握力计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AB是可以自由拉伸的导线,R0是保护电阻,电流表的示数可以显示握力的大小。闭合开关,当握力F增加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B3.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50Ω,当它与100Ω的定值电阻串联接到某一电源两端时,电路中电流变化范围是0.2~0.3A,那么电源电压是( )A.15V B.20V C.30V D.10V答案:C4.将两个定值电阻R1“4Ω 1A”和R2“1Ω 2A”并联起来使用,为使电阻不被烧坏,干路中最大电流应不超过( )A.2.5AB.1.5AC.3AD.2A答案:A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表示数变大的是( )答案:D6.甲、乙两地相距40km,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Ω。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在甲地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电路进行测量如图所示,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为( )A.10kmB.15kmC.30kmD.40km答案:B7.(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C.电流表A1的示数和电流表A2的示数同时变小D.电流表A1的示数和电流表A2的示数同时变大答案:AC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使灯L正常发光。如果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灯L变暗B.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灯L变亮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灯L变亮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灯L变暗答案:D9.已知两个电阻R1=20Ω,R2=40Ω,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R1两端电压为4V,那么R2两端的电压为 V。?答案:810.小娟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整理的实验数据绘制成U-I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甲的电阻为 Ω,这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在9V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为 A。?答案:102.711.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从接点2转换到接点1时,电流表、电压表对应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图乙中信息可知:(1)电源电压U= ,电阻R1= 。?(2)求R2的阻值。答案:(1)6V 10Ω(2)20Ω12.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在甲图中,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4A;乙图中,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6V。求:(1)R1、R2的阻值(2)乙图中电流表的示数答案:(1)10Ω 5Ω(2)1.8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