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五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分析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知识点主要为为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分析。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教学难点为平衡条件与平衡状态的相互关系的分析。2、学情分析:平衡力的判定及平衡条件才是本节课中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平衡力的情况,反之根据受平衡力情况来推导物体所处的状态。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就达到目的了。学生容易凭感性认识判断,要通过生活中实例来让学生用理论分析,将知识再上升一个层次。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2.难点: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并由此进一步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五、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六、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提问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2:现象引入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或录像片段,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分析它们受到的力。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1.平衡状态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介绍实验装置,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分析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1、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1、静止悬挂的电灯G=20N,电线的拉力F=?2、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m=0.25kg,桌面的支持力N=?3、匀速运动的拖车,F牵=1.5×105N,f阻=?2、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1、一辆小车受到50N的拉力和30N的阻力,车怎样运动?2、一本书G=3N,桌面对它的支持力N=3N,书处于什么状态?7、巩固练习2.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6000N。若起重机吊着这个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A、12000NB、6000NC、3000ND、无法判定3.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A.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与物理书对桌面的压B.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理书的支持力C.物理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D.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物理书的支持力八、布置作业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与课堂作业。板书设计GF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