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一课神奇的货币(高考热度★★★)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产品。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具有价值。3.假冒伪劣产品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4.纸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5.纸币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6.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7.某件商品标价8000元,这里的8000元,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8.小王本月应发工资5000元。这里的5000元,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9.网络购物中通过第三方支付,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10.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和纸币的实际购买力。11.纸币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12.货币发行的越多越好,这样有利于促进消费。13.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货币量。14.通货紧缩情况下,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15.移动支付的出现会使货币周转次数减少。16.信用卡在任意消费场所和营业机构都能使用。17.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会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18.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19.人民币贬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20.本币币值与外币汇率成正比。第二课多变的价格(高考热度★★★)21.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22.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反比。23.货币贬值,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下跌。24.货币流通次数越多,商品价格越高。25.供求关系决定价格。26.供不应求,价格下跌;供过于求,价格上涨。27.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28.当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减少对这种要素的使用。2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30.商品的价格是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决定的。3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3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3.商品交换以价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34.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品的影响较大。35.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36.可以相互互补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37.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会导致人们对大豆、猪肉的需求量急剧增加。38.供给与价格呈现反方向移动。39.需求与价格呈现正方向移动。40.商品价格越低越好,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三课多彩的消费(高考热度★)41.影响消费水平主要的因素是物价水平。42.消费意愿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43.按消费目的划分,消费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44.经济发展、收入的变化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45.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改善。46.家庭收入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一定提高。47.贷款消费就是指超前消费。48.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都应该制止。49.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都不值得提倡。50.出国旅游热度不减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从众心理的影响。51.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减少居民的消费需求。52.崇尚节俭就是要限制人们的消费。53.贷款买房属于超前消费,背离了正确的消费观。54.物价下跌,居民购买力随之下跌。2021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易混易错知识辨析第1页(共6页)2021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易混易错知识辨析(解析版)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一课神奇的货币(高考热度★★★)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产品。纠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因此凡是商品必具备两个条件:①劳动产品;②必须用于交换。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具有价值。纠正: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3.假冒伪劣产品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纠正:假冒伪劣产品不具备商品应有的属性,不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4.纸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纠正: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区分纸币与货币的区别。纸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并使用的。它可以执行货币的一些职能,但不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5.纸币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纠正:纸币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作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统一表现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6.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纠正: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属于货币的其他职能。7.某件商品标价8000元,这里的8000元,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纠正:商品标价8000元,货币在这里执行的是价值尺度的职能。8.小王本月应发工资5000元。这里的5000元,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纠正:工资5000元,货币在这里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关键词区分货币的基本职能:职能作用关键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标价”,“价格”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购买”,“买卖”,“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其他职能贮藏手段贮藏财富(必须是足值的金银货币)“保存”,“退出流通领域”支付手段清偿或支付债务,税赋,利息,工资等等。“工资”,“利息”,“地租”,“还债”,“赊销赊购”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国际支付”,“购买外国货”9.网络购物中通过第三方支付,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纠正:网络购物中通过第三方支付,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的职能。网络购物有两种付款方式,即第三方支付和货到付款。通过第三方支付,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货到付款,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10.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和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纠正: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面值和发行量,但无权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11.纸币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纠正:纸币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但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某些纸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但不是所有的货币都具有此职能。注意: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银货币。12.货币发行的越多越好,这样有利于促进消费。纠正: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货币量为限度。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13.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货币量。纠正: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大于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货币量,从而引发物价水平持续上涨。14.通货紧缩情况下,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纠正:通货紧缩情况下,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15.移动支付的出现会使货币周转次数减少。纠正:移动支付下,减少支付的中间环节,货币周转次数会增加而不是减少。16.信用卡在任意消费场所和营业机构都能使用。纠正:信用卡只能在发卡银行指定的场所进行消费,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和转账,并非在任意消费场所和营业机构都能使用。17.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会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纠正: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与我国货币需求量没有直接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实际货币量与商品价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18.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纠正: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19.人民币贬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纠正: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20.本币币值与外币汇率成正比。纠正:本币币值与外币汇率成反比。注意:同币同向,异币异向。第二课多变的价格(高考热度★★★)21.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纠正: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2.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反比。纠正:商品价值量往往与价格成正比。23.货币贬值,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下跌。纠正:货币贬值,意味着购买同样的商品需要更多的货币,商品价格会上涨。24.货币流通次数越多,商品价格越高。纠正:货币流通次数影响的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无直接关联。25.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纠正: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26.供不应求,价格下跌;供过于求,价格上涨。纠正: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意味着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此时处于卖方市场,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商品价格会上涨。27.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纠正: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这里要区分商品与生产要素。28.当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减少对这种要素的使用。纠正:当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增加对这种要素的使用。2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纠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任何一个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0.商品的价格是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决定的。纠正: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或者说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纠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也就越低(即生产一件商品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3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纠正: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也无关)33.商品交换以价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纠正: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注意: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动态中实现的,不是每一次商品交换都是等价的,也不是每一次商品交换都不是等价的,等价交换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34.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品的影响较大。纠正: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35.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纠正:两件可以互为替代的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而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则会减少。36.可以互补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纠正:可以互补的两种商品是同向变动,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也会减少。37.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会导致人们对大豆、猪肉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纠正:大豆、猪肉属于生活必需品,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会导致人们对他们的需求量急剧增加。38.供给与价格呈现反方向移动。纠正:供给与价格呈现正方向移动。如图:供给曲线39.需求与价格呈现正方向移动。纠正:供给与价格呈现反方向移动。如图:需求曲线40.商品价格越低越好,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纠正: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不是越低越好。第三课多彩的消费(高考热度★)41.影响消费水平主要的因素是物价水平。纠正:影响消费水平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42.消费意愿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纠正: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43.按消费目的划分,消费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纠正:按交易方式划分,消费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按消费目的分,可以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44.经济发展、收入的变化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纠正:消费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45.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改善。纠正: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46.家庭收入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一定提高。纠正:家庭消费水平还受到家庭人口数量、家庭消费观念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因此,家庭收入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不一定提高。47.贷款消费就是指超前消费。纠正:贷款消费是指预支未来的收入的一种消费类型。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消费行为,贷款消费不等于超前消费。48.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都应该制止。纠正:盲目从众不可取,不是所有的从众心理都应该制止。49.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都不值得提倡。纠正:过分标新立异不可取,不是所有的求异心理都应该制止。50.出国旅游热度不减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从众心理的影响。纠正:出国旅游热度不减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51.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减少居民的消费需求。纠正: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拉动消费,因此会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52.崇尚节俭就是要限制人们的消费。纠正:崇尚节俭是一种美德,但不是一种消费方式,也不是限制人们的消费。53.贷款买房属于超前消费,背离了正确的消费观。纠正:贷款买房属于贷款消费,贷款消费不等于超前消费。54.物价下跌,居民购买力随之下跌。纠正:物价下跌,纸币升值,居民购买力会上升而不是下跌。2021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易混易错知识辨析(解析版)第1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