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最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Ⅱ《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內容。这一部分教材做了调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放在了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前面。这样的调整更加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当前的政治生活中地位和作用。承接第一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阐释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因为党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这节课就来分析党是怎样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阅历浅,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不成熟,实践方面比较欠缺他们在学习方面的需求是:第一,不喜空洞说教,喜欢形象生动;第二,不喜抽象遥远,喜欢关注身边的事;第三,不喜被动灌输,喜欢主动参与。学生虽然关心国家大事,但思想容易偏激,往往以偏盖全,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悟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外,也不回避党内存在的问题,要使学生相信我党惩治腐败的态度和决心.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目标1.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识记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执政理念、奋斗目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的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知识,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而更加信赖和拥护党的领导,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难点: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学流程:环节一:导入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00后,有一首歌同学有没有听过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的话,下次我们办一个红歌比赛,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啊。)听过的同学就知道这首歌里一直在单句循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么为什么会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环节二、讲授新课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1.必要性: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材料探究】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本课,阅读材料。思考一下,材料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哪三种基本力量的状况?这三种力量分别提出了什么样的救国方案?结果如何?这又说明了什么?(板书:(一)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方案一: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买办专政,要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半封建道路;方案二:一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方案三: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我们说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也是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存之路的历史。联系我们历史课上学习的有关我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战争不可能赢得反列强、反封建战争的胜利;“百日维新”印证了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和改良运动,注定要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最终使中国陷入军阀混战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也不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所以方案一被机智的中国人民抛弃了,方案二也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还剩下方案几?第三种方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最终赢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板书:1.必要性: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始终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地奋斗。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党是哪一年成立的啊?(1921年7月23日)师提问: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几十个人发展到今天8944.7万党员,领导着13亿人口中国的执政党?明确:(1)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坚持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使党永保其先进性;(3)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知识点一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主学习:“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理论是灵魂、是旗帜、是方向。那么,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呢?p56-60完成以下内容知识点二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自主学习:指导我党前进的先进理论有哪些?明确:1.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究,完成表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地位(1)党的指导思想图片滚动: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指导思想一一呈现毛泽东思想(1945年七大)、邓小平理论(1997年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十六大)科学发展观(2007年十七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基本内容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精讲点拨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吗?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主要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主要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从范围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2.党担负着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府职能吗?不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这并不等于说党承担着国家或政府职能。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努力实现全体公民的利益要求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里的人民,是指人民群众,是指最广大人民,而不是全体公民。人民与公民是两个概念。从各个英雄人物事迹看,共产党人应如何当好人民公仆、时代先锋?知识点三:三、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因: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③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做法:①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环节三当堂训练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假如你是一名党员干部,你应该( A )①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②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的立法工作,为反腐败提供法律保障 ④充分行使质询权,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监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环节四课堂小结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习关于我国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相关内容。我们学习了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阐明中共执政的重要性,并且也在实践的结果中验证了中国共产党确实具备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这也就回答我们课前提出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不仅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了在党的带领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学反思:本节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是十分密切,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双向互动,鉴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尽量挖掘一些能打动学生的正面事例,让学生深入实际了解情况,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教材的政治学道理。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坚持把国家大事和学生身边小事结合起来的原则,既让学生了解当前的时政,关注国家政治生活大事,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