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械效率学案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有用功和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能利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利用机械效率解决实际问题教法设计讲解法与练习法综合教学准备PPT,练习学习过程教学流程师生活动复习引入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及机械效率典型题目练习与讲解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克服____的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如果桶掉到井里,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克服____的重力做的功是额外功。(选填“水”、“桶”)2.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若额外功为100J,则总功是_____J,有用功是_____J。3.建筑工地上,小王师傅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为270N的砂浆桶,所用的拉力为300N,砂浆桶升高的高度为10m.小王师傅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这时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4.人们经常会使用杠杆做功,杠杆使用中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杆的机械效率非常高的.假如一根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使用这种杠杆将180kg的物体提升5cm,需要做的有用功为____J,总功为____J.5.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将1000N的重物匀速提升2m,人所用的拉力为312.5N,将绳子拉下8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6.如图3所示,小华同学用手通过一个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慢上升。(1)动滑轮匀速缓缓上升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选填“不断变化着的”或“稳定不变的”)。(2)手移动距离s与钩码上升高度h之间的关系是____。(3)以上过程小华做的额外功有_________(填一条即可),若动滑轮重G1,钩码重G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可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7.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4甲所示。另外提供的实验器材还有:一把刻度尺、钩码(质量未知)若干。(1)请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写出用直接测出的物理量表示机械效率的表达式。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②机械效率表达式:______。(2)实验中匀速提升重2N的钩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4乙所示,则此时测定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为____%。如果拉弹簧测力计时用力较大,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了,则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8.?用一个动滑轮将重500N的重物匀速提高0.5m,在绳子自由端所用的拉力是300N,则W总=______J,W有用=______J,机械效率η=______。9. 把一个重2000N的物体沿长4m、高1m的斜面匀速从它的底端推到顶端,所用的推力是600N。那么动力做的功是___J,它是____功。如果直接将物体升高1m,需要做功____J,这是____功,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10. 用动力臂是阻力臂3倍的杠杆,将重600N的物体抬高40cm,手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50N,手下降的高度是___cm,人做的功是___J,机械效率是____。11. 外力对水泵做了7.5×105焦耳的功,水泵把5×103千克的水送到10米高的水池,水泵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焦耳,水泵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g取10N/kg)12. 某同学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实验桌上有下列器材:A.铁架台B.钩码C.天平D.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若干E.长约2米的绳子F.秒表(1)以上器材中属于多余的是_____________;所缺少的两件主要器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实验操作时,必须___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3)若实验时加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4)实验测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5N,钩码重2N,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1m,动力移动的距离是0.5m,则该同学们选用了图中的______滑轮组。(选填“甲”或“乙”)(5)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_。画出该滑轮组的组装情况。(6)若甲、乙滑轮组中每个滑轮的规格相同,吊起相同的物体,则较省力的是_____装置,机械效率较高的是________装置(选填“甲”、“乙”)。13.(拓展题)一保洁工人,要清洗一高楼的外墙,他使用了如图示的装置进行升降,已知工人的质量为60kg,保洁器材的质量为20kg,人对绳的拉力为400N,吊篮在拉力的作用下1min匀速上升了10m,求:(1)此过程中的有用功;(2)拉力做功的功率;(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收获?学生小结作业补充习题及书后相应习题板书设计五、机械效率1、有用功W有用:W有=ηW总=W总?W额2、额外功W额外:W额=Wf+WG0=(1?η)W总=W总?W有3、总功W总:W总=FS=W有/η=W有+W额图3图4甲乙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