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寒冷的冬天》教案 一、课程题目 《寒冷的冬天》 二、课时 1课时。 三、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为通过观察发现冬季特有的现象,积极了解动物过冬的知识、初步体会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两点要求主要从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观察能力,从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中第四单元第12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二节,承接上一课《凉爽的秋天》的内容,同时为第三课《温暖的春天》提供比较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冬天的景象”和“动物过冬”两大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为本节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冬季特有的景象”这一内容时,以短视频展示冬天的景象让学生更容易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并为相关的学习内容作铺垫和推动。本节课学习冬季特有的现象,南北方冬季差异,冬季对植物、动物和人们活动的影响等,帮助学生探究和观察比较冬季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自然界季节变化的奇妙,从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认知特点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11课《凉爽的秋天》之后,对四季的天气变化,季节对植物、动物和人们的影响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大的好奇心,并且求知欲望强烈。他们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关键是平时他们看到的都是零散的,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带着任务去观察,才会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 (二)知识基础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语文课中已经初步了解过冬天,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可让学生对冬季有更深的了解,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三)认知困难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知道冬天会变冷、下雪、动物冬眠等基础知识,但毕竟是生活在冬季特点不明显的南方,故对北方的冬季现象不太了解,从而也无法得知南北方冬季的差异,需要教师进一步介绍。另外学生对动物过冬方式也仅停留在冬眠和迁徙这两个方面,对于其他方式较为陌生,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课前做好资料收集,以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六、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学习者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一些冬季的天气现象; 2、认识一些植物在冬季的变化; 3、认识一些动物过冬的方法; 4、了解冬季对人们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冬季特有的现象; 2、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南方和北方的冬季差异; 3、知道动物过冬的方法有冬眠、迁徙、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储存食物、产卵、躲在安全的地方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发现自然界季节变化的奇妙,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用观察、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冬季的天气现象; 2、植物在冬季的变化; 3、动物过冬的方法; 4、冬季对人们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冬季的天气现象; 2、动物过冬的方法。 八、教学策略 本课时所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图片观察、观察比较、问题探究和小组交流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九、设计思想 《寒冷的冬天》这节课在教学时正处于初冬,尽管南方的冬季特点不如北方明显,但仍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并充分利用所处季节完成冬天的观察活动,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冬天的特点。课堂上的时间有限,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动物过冬方式的具体情况有进一步的交流,再进一步通过小组交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十、教学用具 黑板,多媒体课件,短视频,小卡片等。 十一、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视频导入课程:观看冬天景色的短视频。 2、提问:这么美丽的景色是在哪个季节拍摄的呢? 认真看视频。 回答:冬天 吸引学生 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活动一:找冬天 1、提问:刚刚在视频当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现象是冬天特有的呢? 3、总结冬天特有的现象: ① 温度低 ② 很多树叶都掉光了,但松树和柏树的叶子还是绿的 ③ 下雪了 ④ 出现霜冻 ⑤ 出现冰挂 ⑥ 出现冰花 ⑦ 河水结冰 ⑧ 车子、鞋子防滑 ⑨ 衣着:厚衣服、手套、帽子、围巾、耳套、靴子 ⑩ 取暖设备:电热毯、暖水袋、取暖器、取暖灯、暖气 ? 为小树御寒——爱护树木 4、小组讨论: 它们属于自然现象还是人为现象? 归类总结:1~7属于自然现象,8~11属于人为现象。 活动二:南北冬季差异比较 1、提问:很多现象我们广东省都没有啊? 2、提问: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有哪些不同呢? 3、小组讨论。 4、总结南北冬季差异: ① 天气:北方冷,南方暖;北方下雪,南方不下雪 ② 衣着:北方厚,南方薄;北方鞋子要防滑,南方不用 ③ 取暖设备:北方有暖气,屋内热到可以穿短袖,南方无暖气,躺在床上都要穿厚衣服 活动三:动物过冬有办法 1、提问:冬天那么冷,小动物们要怎样过冬呢?与同学交流你了解的动物过冬方式。 2、小组交流。 3、总结动物过冬方法: ① 冬眠:蛇 ② 迁徙:大雁 ③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兔子 ④ 储存食物:松树、蚂蚁、蜜蜂 ⑤ 产卵过冬:螳螂、蝗虫 ⑥ 躲在安全的地方:蚊子、苍蝇 回忆自己看到的景色并回答问题。 结合自身实际回答问题。 积极开展讨论 认真思考,根据课外知识回答:北方地理位置高。 小组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动物过冬方式。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 力,能从身边的事 物出发,发现冬天特有的现象 拓展学生的生活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探究能力,理解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加深对冬天现象的记忆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 作意识,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练习 1、描述冬天的景象。 2、说说以下常见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燕子、乌龟、蚂蚁、青蛙、刺猬、松鼠、熊 举手回答,完成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堂小结 1、提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总结升华:大自然是奇妙的美丽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积极分享自己的收获 升华学生情感 十二、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讲授了“冬天特有的现象”、“南北方冬季差异”和“动物过冬的方法”等内容,其中详细讲解了“冬天特有的现象”和“动物过冬的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回答和小组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相互讨论等方式来共同学习。 十三、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