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我与社会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课学习目标1.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增强对社会的认识,能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2.认识到每个人都置身于社会之中,个人离不开社会。3.懂得不同的社会关系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分享你的暑假生活同学聚会旅行观看升旗仪式了解社会时事一、感受社会生活走进农村,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绚丽多彩。我们的社会生活小明的一天清晨被闹钟叫醒吃早餐迅速穿衣洗漱骑自行车上学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学习放学路上去商店买了新学期需要的钢笔吃晚饭时看新闻联播做作业睡觉观察小明的一天,说说他与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哪些联系?与谁打交道呢?通过观察小明一天的生活,我们发现:他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农业、工业、建筑业、纺织业、五金业等所提供的物品,离不开与父母、老师、同学,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思考:通过观看《中国24小时》,你对社会生活有何感受?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2020年见闻分享:我们都是不平凡的中国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2.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小趣闻在美国一位科学家突发奇想打造了一间世界上最安静的房间。之所以称其为最安静的房间,是因为这间房屋的材料非常的特别,至少能够隔绝99.999%的外界声音。前来挑战的人只要进了房屋是听不到任何外界的声音的。这位科学家称只要有人能够在这间房间里面待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就会奖励给挑战者1000美金,可惜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人能够挑战成功。思考:为什么这个挑战会有这样的结果?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相关链接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亚里士多德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思考:个人与社会有着怎样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情境模拟: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当你遇到陌生人时,你会如何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呢?素未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老师的女儿同一个人,身份不同我子女同学同事邻居长大后,我还是祖国的建设者,还是……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①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②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③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课外拓展:有趣的人际关系理论又名六度分隔理论。意思是你至多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任意一个人。六度空间理论假设一个人能认识25个人或以上,那经过7次介绍之后(间隔6人),一个人可以被介绍给25的7次方,等于6103515625人,超过60亿!理论推演本课小结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我与社会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2.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2.主要的社会关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血缘关系(2)地缘关系(3)业缘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拓展空间在社会中,我们会与父母、同学、老师、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这些人通过那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我与社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味随着自身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分享你的暑假生活分享、回答通过刚刚结束的暑假生活,将学生引入社会生活的主题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感受社会的生活】1、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提问: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总结: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活动探究一:小明的一天提问:观察小明的一天,说说他与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哪些联系?与谁打交道呢?总结: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5、播放《中国24小时》提问:通过观看《中国24小时》,你对社会生活有何感受?6、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7、活动探究二:2020年见闻分享:我们都是不平凡的中国人提问:在这些不平凡的背后,体现的社会生活带给我们什么意义?8、总结: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9、归纳小结: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2)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过渡:小趣闻《最安静的房间》【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相关链接: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亚里士多德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思考:个人与社会有着怎样的关系?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3、活动探究三:情境模拟: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当你遇到陌生人时,你会如何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呢?4、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5、相关链接: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图片对比6、小结: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7、课外拓展:有趣的人际关系理论六度空间理论:又名六度分隔理论。意思是你至多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任意一个人。感受、分享分析、思考、回答。讨论、回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理解观看、讨论、总结。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通过视频更直观得出随着人的成长,我们对社会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通过2020不平凡的事件,得出社会生活的第三个意义。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名言让学生得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介绍自己这一情景模拟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多重身份,得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帮助学生明确几种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和分类,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知识拓展,更深一层让学生感知个人与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堂小结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1我与社会一、单项选择1.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这说明(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B.个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C.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D.人的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2.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这些“小网”无限延伸组成了社会这张“大网”,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说明(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B.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C.参与社会生活才能确定我们的身份D.个人与社会相互决定、相互依存3.本学期,初二学生李明经历了很多“大事”,下面是他的日记节选:9月30日今天,我们班取得了校运会4×100米接力第1名的好成绩,同学们都很兴奋。10月15日免费日当天,我们走进故宫,听故事、看建筑,聆听历史,感受灿烂文化。12月16日在电视上看到我国成功发射“一箭双星”航天纪实报道,我感到无比骄傲。李明的日记让我们体会到①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了解②我们不仅可以从社会获得物质支持,还有精神滋养③社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各种条件,我们只需努力学习④只有走出家门才能了解社会,所以实践活动多多益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若干个“我”构成了“我们”,“我”和“我们”休戚相关,下列名言警句与题意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A.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B.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5.“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这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A.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B.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D.个人远大的理想,是奋斗的动力6.“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的话说明( )①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②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承担着责任③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④只有帮助他人才可以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肯定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7.《红楼梦》里有一首很妙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于世事只有深入地去分析、去探究,才能达到“明”的状态。就像我们了解社会,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②社会是险恶的,要小心谨慎③我们可以不投身于社会实践,用心琢磨就好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8.感受下习主席的生活,下列情境中体现了哪几种社会关系?( )①地缘关系②朋友关系③业缘关系④血缘关系A.④①②B.②③①C.④③①D.④①③9.人民日报载文:“人非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因此人的发展、人的素质提高,需要社会发展为之提供必需的物质和文化条件。从个人和社会关系看,上述材料说明( )①人总是生活于社会群体之中②个人离开社会,照样可以生活③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舞台④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0.“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独自生活更容易享受人生乐趣B.人们喜欢在社会群体中生活,亲近社会C.人们喜欢独处,不喜欢被打扰D.独处是人之常情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社会是个多姿多彩的大舞台,绚丽的社会生活,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去参与。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和融入社会,扩大交往范围,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作为青少年,我们该如何了解社会呢?为此,某中学八年级(2)班的全体同学在道德与法治课老师的引导下,“以社会是一张无与伦比的‘大网’,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为主题,”在课堂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也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结合教材列举出社会生活中绚丽多彩的四例场景。(2)老师说:“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无边无际的大网。”对此,老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请你将你们小组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小组讨论的结果用文字表述出来。12.材料一:见图(1)你认为ABC中哪组图示正确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材料二: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以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作的。1704年9月,塞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智利附近的安菲南德岛上,4年后,被航海家发现,但获救后的他已经忘记人类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材料三: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线就会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参考答案:1~5BAABA6~10BDDAB11.(1)走进农村,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素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2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2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2分)12.(1)C。(2)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有不同的身份。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科技研究和生产劳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任何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我与社会.pptx 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doc 1.1我与社会练习.doc 中国24小时.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