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图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分析:地球上的水在各自然要素中表现为最活跃,在自然界的分布也最为广泛,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通过水循环各环节使各种水体处在不断循环和交换更新中,将四大圈层紧密联系起来,也是联系各种水体的纽带,维持着物质和能量的动态平衡。本节介绍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及水循环意义,水循环运动规律是阐明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理论。学情分析:通过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学习,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有了初步认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可以自主学习掌握水循环概念、各环节甚至可以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合作探究水循环的意义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运用图2-2-3分析水循环的过程,说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绘制水循环示意图。2、能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绘图、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形成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水循环运动过程,认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2、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意义。教学难点:水循环各环节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干预。教学方法:多媒体件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绘图法、比较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情景导入新课:李白在诗歌《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了吗?由此引入新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课件展示让学生回答问题:1.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起来?2.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个类型?3.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教师分别展示图片,在白板上绘图教师展示导入时“佳句”让学生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合作探究:1、是谁给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2、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展示课件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说法对吗?展示课件练习题最后运用水循环图进行小结阅读教材P47内容完成:读“水循环类型及主要环节”图,完成下题:(1)类型:A为??????循环,B为??????循环,C为?????循环。(2)主要环节D为????,E为????,F为???????????,G为????????,H为????,I为???????,J为????。?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在白板上用箭头画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各环节学生思考回答前后位4人一组,合作讨论回答问题学生读图分析思考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思考做题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识别水循环示意图进一步明确和理解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及意义。通过绘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巩固理解掌握水循环的各主要环节用水循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明确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及人类活动如何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突破本节难点。理解水循环地理意义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巩固本节知识点。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水的运动水循环水循环概念:3、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的类型:优化设计练习题课后反思本节知识点难度不大,采用自主学习学生能主动参与,尤其让学生在白板上绘制水循环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和绘图能力,学生积极性高,易于掌握水循环的各环节;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千古佳句”进一步加深对水循环原理的理解掌握;学生合作探究水循环动力来源及人类如何施加影响,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尤其对各环节影响学生持有很多观点,既增强了合作交流能力,又开拓思维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巩固了本节的知识点。不足之处小组合作探究时间掌握不够好,“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讨论不是很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