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教学内容大课题快与慢课型新授学时共1学时本节内容动与静第1学时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 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二、能力目标: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三、情感目标: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决措施:联系生活实际教法学法教法:启发法、引导法、讲授法学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应知识的实例学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估用时间)草案(主备人撰写)修改(集体备课讨论修改)一、新课导入(1 min)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二、展示目标(60S)教师展示目标三、探究释疑(30min)1.运动的世界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请看图2-1—图2-3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2、运动的描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如:(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看图2-4(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如中国十大名曲。问: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原来花花的位置发生的改变。告诉学生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什么是运动和静止?(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物体物体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物体物体(4)概括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5)讨论分析a、先讨论课本图2-3,提问学生回答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名歌词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c、以树木做参照物,你看到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D、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四、当堂训练(2min)乘坐游轮逆流而上的时候,我们说坐在游轮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A.两岸的树B.河岸上的摄影者C.游轮D.水中四处游动的鱼五、拓展升华(5min)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课本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六、小结及布置作业(1min)同步训练对应练习七、板书设计§2-3快与慢1.运动的世界2、运动的描述⑴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⑵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⑶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⑷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八、教学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学生对参照物选择根据日常生活经验PAGE/NUMPAGE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