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暗箱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认识什么是暗箱。 2、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暗箱。 过程与方法: 1、猜想暗盒里的情况,知道一些解暗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暗箱的过程中,如果意见不一致,需要交流、磋商、重新取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猜暗盒里障碍物的位置。 难点:使用多种方法,体察小球滚动时暗盒里的状况。 教学准备 小暗盒、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暗箱”。 师: 同学们,有一天,一只狼饿极了,突然看到了两只小兔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看一段动画片,仔细看哦。 (播放“狼追兔子”的动画片) (学生交流发生的事情) 师:发生了什么事? 师引导:狼追兔子,兔子跑进了哪里?然后从哪里出来的? 师:(课件出示图片)奇怪了,明明兔子是从一个洞口跑进去的,怎么从两个洞口出来呢?你们能猜猜兔子们的逃跑路线是什么样的吗?上来指一指。 (学生上台指一指) 师:同学们非常棒,同桌讨论,在活动手册第8页的这张图上,画下兔子的逃跑路线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展示两位学生的活动手册) 师:你为什么这么画?你怎么画出来的? 学生一边展示,一边回答。 师:对呀,你们都是根据看到两只兔子的位置推测出逃跑路线,由此可以推测出山洞里可能有几条路啊? 生:两条路。 (板书:眼睛、推测) 师:有许多东西像洞穴一样不方便打开,人们只能靠各种信息猜想里面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说明什么是暗箱,并将学生的视角聚焦到解暗箱上来,为下一步学习怎么解暗箱奠定基础。为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狡兔三窟”动画片,让学生边看动画边想故事。 二、解暗箱。 1、有什么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像洞穴一样无法打开的暗箱,里面有什么秘密呢?(板书:暗箱里的秘密)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摇一摇。 师:怎么摇?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生:慢一点。 师:要不要很用力? 生:不要。 师:用什么来感官来判断? 生:耳朵。 师:所以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保持安静。 师:小组内一个同学在摇的时候,其他同学干什么? 生:仔细听。 师:实验时老师有三个要求(课件出示),不能打开盒子,保持安静,只能发出摇盒子的声音,轮流实验,什么叫轮流?1个人结束马上给下一个人,4个人都结束后把盒子放在桌子上坐端正,我看哪个组又好又快。下面就按照你们的想法进行研究。 (小组分组研究) (小组同学汇报交流) 师:你们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什么? 生:里面有个小球。 小结:我们通过摇、听的方法,推测出里面有一个滚动的小球。(板书:耳朵) 2、怎么找 这里分两种情况: ①学生自己找到 生:里面除了小球还有一样东西。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我们小组的盒子里的小球滚到这儿的时候,滚不过去了,感觉有个东西在那里,(师:用什么感觉到的?生:手。师:还有什么不一样?生:声音也不一样。) 师:确实,里面还有一个固定不动的物体,叫障碍物。这个固定不动的障碍物在哪里?你有办法找到这个不动的障碍物吗?你们想想看呢。谁来说说看。 ②教师提示 师:其实啊,里面还有一个固定不动的物体,叫障碍物。这个固定不动的障碍物在哪里?你有办法找到这个不动的障碍物吗?你们想想看呢。谁来说说看? (学生回答)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我们来试试看吧,注意哦,每个小组要轮流实验,不要争抢,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学生试一试) 师:找到障碍物了吗?谁来说说看,你们怎么找的?你怎么知道自己找到障碍物了? (学生交流) 师:我们把刚才同学说的方法整理一下,一起来看看。 (视频) 3、寻找障碍物 师:你们学会了吗?接下来我们再来试一试。一个人摇的时候,其他人做什么?仔细听。如果小组内意见不一致,可以多试试,小组内小声地讨论一下。最后,在活动手册第8页的大方框里画下障碍物的位置,用小方框表示。这个大方框代表暗盒,画一个小方框代表障碍物的位置。实验时要注意轮流实验哦。 (动手试一试,巡视时发现如果小组内统一了再给有组号的贴纸) 师:接下来有请小小汇报员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找到的?有小朋友上来交流,其他小朋友怎么办? (小组展示) 师:你们为什么还没找到啊?怎么办呢? 生:再做实验。 师:没错,我们可以课后再多进行几次实验。 设计意图:这次实验活动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动手、动耳猜测暗盒里的情况,老师要给于孩子们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活动不要求学生快速猜出障碍物的位置且意见统一,注意引导学生:实验多做几次,收集信息要仔细;遇到意见不一致时,要学会倾听和交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生活中解暗箱的事例。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解暗箱的事例,我们来看一个。这是一名铁路检修工在检修火车,怎么检修的?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视频:铁路检修工敲火车车轮查找故障和隐患) 师:怎么检修的? 生回答。 师:对呀,铁路检修工用听声音的方法推测出火车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师:生活中还有其他解暗箱的例子。(听诊器)第二次心跳声与第一次比有什么不同? 师:医生用听声音推测出身体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师:我们不仅可以靠声音解暗箱,还可以借助我们的工具。(视频:金属探测器) 师:我们用工具推测地下有没有金属。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视频,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对什么是暗箱的认识,让他们了解生活中有很多“暗箱”,以及解暗箱的目的。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还知道哪些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的关注度。第二个解暗箱的事例,学生有体验,以学生发表意见为主,并且结合音频感受听诊器内的声音,第一、三个事例学生不太熟悉,所以结合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了解。 教学反思 如果说上一课是对眼前看到的事实进行猜想,那么本课就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内部进行猜想,并引出暗箱的概念,本节课分为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猜想“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将学生的视角聚焦到解暗箱上来,为下一步学习怎样解暗箱奠定基础。直接利用电子教材中”狼追兔子” 的动画片,让学生边看动画片边想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手册中的另一个场景图可以用来辅助教学,由于一年级学生很难用语言将猜想结果表达清楚,所以让学生画出兔子在土山中的逃跑路线,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画兔子逃跑路线时,学生可能会画出不同的样式,只要有理即可,所以画完让他们说说理由。为鼓励一年级学生勇敢表达,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说说理由,以此引导到通过看的方法收集信息推测兔子的逃跑路线。 第二个活动,判断暗盒里的障碍物在什么位置,这是来具体认识一个暗箱,并通过一定的方法收集里面的信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盒子里有什么,学生可能只能听出来有滚动的小球,这时告诉学生其实还有一个不动的障碍物,然后寻找发现障碍物的方法,再用这个方法找到障碍物的位置,层层深入,让学生多动手、多讨论、多思考,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经历一次解暗箱的实践。本活动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动手、动耳猜测暗盒里的情况,所以要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让小球在盒子里滚起来,动作快好还是慢好,用什么来感觉等等。通过多次尝试后,可能有小组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也没有关系,重点在于在过程中学会收集信息推测,学生解此暗箱主要依靠听觉和触觉,要提醒全班学生尽量保持安静,同时训练实验时的纪律。 第三个活动,通过观看视频与讨论,了解生活中有很多解暗箱的事例,人们就是通过各种工具和方法了解暗箱里的秘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既加深了学生对什么是暗箱的认识,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其中,解暗箱是重点,所以花的时间要比较长,细化成三个步骤:发现盒子里有什么、发现障碍物、寻找障碍物,一步步简化学生探究的难度,帮助学生感受要多次实验,多交流。这节课中的实验活动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动手、动耳猜测暗盒里的情况,老师要给于孩子们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活动不要求学生快速猜出障碍物的位置且意见统一,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学过程层层递进,条理清晰,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还不够简单易懂,要更加精炼。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进行思考,所以核心问题要更明确,语速放慢,重点地方要强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