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因素。(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和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3)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了解功的含义,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教学重点: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概念及会用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学习方法指导:本节学习的是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以及计算,研究功的相关问题,可遵循以下原则。(1)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没有力则无法谈论功(2)物体是否发生距离的改变,没有距离也不会存在功。(3)物体受力的方向与移动距离的方向是否垂直,如果垂直力不会做功。另外在确定功的大小时,必须同时考虑力和距离的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随便把一个力与另一个毫不相干的距离相乘得到功。S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而F则为物体在通过距离的方向所受到的力。思维误区本节常见的易错、易漏、易混点有:1、根据功的两个因素,确定功是否存在,这是非常关键的又是极容易出错的地方。2、能够从众多的条件中筛选真正有用的条件,完成功的大小的确定。教学准备:小车、细线、钩码。教学方法:讨论、阅读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察课本图11-1,人用了力,但没有做功。究竟怎样才叫做功呢?活动1观察或演示活动1,找出它们的工作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请同学们观察课本。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注意引导“机械”工作过程共同点。二、新课教学:(一)、怎样才叫做功1、力学上的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学上所学的功包括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的距离。教师强调注意:1、判断一个力是否做了功,哪些因素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做功。例如:运动员把杠铃举在头上不支时,虽然有力但没有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做功,可见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一定做功;物体移动了距离也一定有力对它做功。但做功过程中,一定有力的作用,而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知识判断活动2:力对物体做了功吗?小结: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功(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力做功。例如某同学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了100m远,足球飞出100m远过程中,人做功为零。(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也就不可能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如一辆汽车,一个人用很大的力也推不动它,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再如上面的举重运动员,也没有对杠铃做功。(3)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也运动了一段路程,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水桶跃然受到手的提力作用,由于提桶的力的方向始终竖起向上,跟水平地面垂直,所以在水平面上行走得再远,手的提力对水平水桶也没有做功。(二)、怎样测算功的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W=FS。教师强调注意: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2)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公式中的S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句话引起重视,否则在计算功时容易出错误。例如某人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在平地上前进10m,求此人对箱子做的功。如果按W=FS=100N×10m=1000J计算,其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因为100N是箱子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箱子并没有在竖直向下的方向上通过距离,重力没有做功,而人对箱子的推力(50N)地箱子做了功,其大小为W=FS=50N×10m=500J。(3)W=FS中的F,是使物体沿着F方向移动S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4)、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概念,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下面再给出一组尝试题,供大家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功的意义,掌握功的计算。下面请大家边看书,边练习。的收获。六、布置作业:基础训练部分作业。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机械功的含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3、功的测算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公式:W=FS功的单位:焦耳(J)。板书设计1、功的含义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3、三种不做功情况(1)F=0(2)s=0(3)F和s垂直4、功的计算:功=力x距离W=Fs?5、功的单位:焦耳(J)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新课切入方式上,通过具体的事例很专业地指出了机械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功”是对于目前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抽象的概念。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如何让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功的概念,同时又有较大兴趣来投入学习,这是一个难题。于是我用连接力的效果的教学思路,紧抓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功的概念,最后才引导学生认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