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1 怎样认识电阻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14.1 怎样认识电阻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4.1
怎样认识电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等因素对电阻的大小有影响。
2、掌握用控制变量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2、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依据设计好的方案分组进行探究,最后交流探究结果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获得的一些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显著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对电学的学习兴趣。
3、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电阻的概念。
2、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索。
2、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
【教学准备】
兼容Windows2000/2003/XP操作系统,运行microsoft
office
power
point
2003或office
wps办公软件及采用更高版本以及Adobe
Flash
Player动画播放软件和音频视频编辑软件。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讲解法、实验分析法、对比分析、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导入1:以泥土阻止水渠流水为例,水渠中泥土多,对水的阻碍能力就大,泥土少对水的阻碍能力就小,来对比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能力大小。
导入2:演示实验: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师: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及镍鉻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灯泡的灯泡的明亮程度。
让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演示课件电路。
观看后学生总结回答问题:灯泡的明亮程度不同,铜丝接入时,灯泡较亮;镍鉻合金丝接入时较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二、开始新课
1、电阻
师:请同学打开书本,讨论交流演示实验的情况(学生看书交流)。
生:因为它们的电阻不同。
师:请同学找出电阻定义、符号、单位及其换算(学生看书回答)。
(1)、定义:电阻表示异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
(3)、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4)、单位换算
1
MΩ=
1000

1
kΩ=
1000
Ω。
2、举例:收音机电视机中连接了许多具有一定电阻的元件:电阻器。
师:生活中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铜或铝做成的。
???
师:生活中常见的铁既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
师:思考:为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多是铜线或者铝线,为什么不用铁线?(学生讨论)
生:根据刚才做的实验,因为铁丝和铜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使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师生:不仅铁丝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其他导体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且比铜和铝大,所以生活中的导线用铜或铝。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师出示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不相同的铁、镍铬舍金,锰铜合金,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不同,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
??
师: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是否有关?
???
生:讨论后得出,可将材料不同的导体分别串联在电路中,观察电路中的电流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说明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教师提供材料不同,长度、横截面积也不同的镍铬线和锰铜线。)
???
师:分别将它们接入电路进行实验,能否验证电阻与材料相关?
生:不能。因为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都不相同,只是材料不同的导体进行实验不能验证。
???
师: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什么样的导体????
生:选用材料、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导体。
???
师:要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的关系呢?
???
生:选用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
??
?
师:在物理学中,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往往与多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个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就要固定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索,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依次进行实验研究。然后归纳得出结论,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同学们设计出符合上述实验要求的三组导体,看谁想得快,谁的方法多,并进行实验操作。
4、教师展示课件:
对照课件中电路板进行选择器材进行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让学生选派代表上讲台演示课件中器材选择,进行实验。
5、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注意控制变量法,进行演示实验:
第1组:用粗细相同的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第2组:用长度相同的粗细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第3组:用长度、粗细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导线,如:铜丝,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第4组:电路中接入某金属丝,找酒精灯加热这段金属丝,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是否改变。
6、教师利用课件播放该实验视频,让学生再次全面了解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播放时间大约6分钟)
7、教师及学生总结:
①、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②、导体材料、长度都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③、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④、导体被加热后,它的温度升高,电流表示数变小,表明导体的电阻变大,这说明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内容: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8、让学生完成课件中例题1和2两题。
二、变阻器
1、认识滑动变阻器
教师提问:在开始试验中,根据你的观察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变了什么从而使灯的亮度发生了改变。
答:灯的亮度是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的,在操作中我改变了电阻而实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灯的亮度的变化。
教师提问:在操作中是如何改变电阻的?
答:用导线一端固定,导线另一端在电阻丝上滑动改变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的大小。
教师:像这种能够通过改变长度从而改变电阻值的电学元件叫做滑动变阻器。
提问:结合刚才的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教师演示幻灯片,课件展示变阻器图像:
3、滑动变阻器接法的探究
教师勇器材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器材:电源、小灯泡、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滑动变阻器在连接时只能用两个接线柱。实验同样要达到调光的效果。演示后再让学生代表上台动手实验探究接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如何接滑动变阻器才能有效地改变电流,让灯的亮度变化明显。学生总结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两种不能改变电流的接法。滑键位于远离下接线柱的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3、课件展示滑动变阻器接法进行小结。(略)
4、完成课件中例题3和4两题。
【板书设计】
?一
什么是导体的电阻
1.电阻的概念:
2.
电阻的符号:R
3.
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以及温度
三、电阻器
1、定值电阻及其符号
2、变阻器及电位器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1)、标牌:“50
Ω,1.5A”,“50Ω”表示:最大阻值为50Ω;
“1.5A”表示: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为1.5A。
(2)、与被控制电路串联。
(3)、正确连接方式。
(4)、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远离下接线柱,使接入电路阻值最大。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了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探究了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