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社会思品期初试卷2011.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下社会思品期初试卷2011.2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学科期初检测(2011年2月)
社会·思品 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全卷采用开卷形式。
2.全卷共4页,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3.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共44分。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A.十一 B.十二 C.十三 D.十四
2.2010年11月15日,中国铁道部在安徽蚌埠南站举行 ▲ 高铁全线铺通仪式。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A.京沪 B.沪杭 C.沪宁 D.武广
3.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要收集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信息,你认为下列信息有用的是
①福特汽车零部件生产遍及30多国 ②巴以进行新一轮的和平谈判
③美国国会举行中期选举 ④海尔跨国公司设立海外机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国的崛起、欧盟的发展及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壮大,将使当今世界走向
A.两极格局 B.单边主义 C.多极化 D.大同社会
5.在2010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达成“各国应该共同做大并共享经济‘蛋糕’,而不是你争我抢,这样世界经济才能持久发展”的共识。这有利于
A.加强东西方文化合作 B.实现亚太地区自由贸易
C.缩小南北发展差距 D.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6.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全球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优秀文明成果争相“入沪”,古老的中华文明也向世界敞开心扉。这表明当今中国
A.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贡献 B.已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C.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应有责任 D.是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小康大业依赖科技,和谐社会根植教育。”回答7~9题。
7.对联中的上联说明,科技是
A.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B.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
C.实现小康的唯一出路 D.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8.对联中的下联主要表达,教育是
A.人们生存的第一需要 B.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C.一个民族的根本事业 D.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9.有关教育和科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进步促进教育发展
C.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 D.教育须依靠科技才发展
10.2010年我省财政预算用于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课本费和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费补助等教育费附加支出5.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这说明
A.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B.政府为义务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C.我国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 D.政府为义务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歌词往往是历史的缩影。回答11~12题。
11.60年前,一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嘹亮歌曲,几乎一夜之间响彻中华大地。与歌曲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抗美援朝 C.越南战争 D.肃清反革命
12.在我国某乡村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这首山歌
A.歌颂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B.反映全国掀进了大跃进运动
C.内容体现出鲜明地方特色 D.反映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化
13.我国某村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很少买新衣。80年代以来,村民们开始购买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等大件物品。该村现象最能说明
A.对外开放取得成效 B.计划经济持续发展
C.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D.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14.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最有可能出现的场境是
A.播放着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考场门口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横幅
C.考场中张贴着“科教兴国”的标语 D.考生的作文题目是《全球化与本土化》
15.“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6.新中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深圳、珠海设立经济特区 ②中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下列数据来自我国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回答17~18题。
全国人口普查 总人口(万人) 自然增长率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
第五次(2000年) 129533 7.00‰ 6.96% 36.09% 361
第四次(1990年) 116001 14.7‰ 5.57% 26.23% 142
17.我国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
①我国人口的总数增速加快 ②老年人口的数量增长很快
③农村人口的数量有所增加 ④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仍偏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为解决人口问题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调整人口性别构成 ③调整人口年龄结构 ④提高人口素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漫画“贫穷的母亲”,回答19~20题。
19.漫画主要揭示了当今世界的
A.环境污染问题 B.生态破坏问题
C.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不平衡问题
20.下列措施有助于解决漫画所反映问题的是
①开展资源循环利用 ②推进南北对话
③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④实行退耕还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为稳定物价,2010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等16条措施。这体现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
A.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B.政府采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活动
C.政府制定法规来规范经济活动 D.政府制定计划指明经济发展目标
22.2010年3月,浙江与新疆举行合作发展座谈会。下列项目有利于两省区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发展区域经济的是
A.支持浙江企业到新疆开发能源资源 B.新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浙江优秀教师赴新疆进行支教活动 D.欢迎新疆各民族艺术团来浙江演出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6分)
23.研究历史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近代史学家讲究实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下列三幅图出自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
(1)三幅图片分别显示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简述这些事件发生的共同目的。(5分)
材料二:数据揭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面是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的表格。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2)数据揭示了当时中国什么现象?(4分)
材料三:报纸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下列内容来自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新闻公报: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3)新闻报道的是哪一颗卫星发射?当时“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结合材料,说出当时国内历史背景。(5分)
24.(14分)
材料一:2010年11月23日,朝鲜与韩国在西部争议海域发生炮战。当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希望有关各方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使朝核问题尽快回到对话协商轨道。七年来,中国多次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材料二:2010年11月14日,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继续积极发展同各成员关系,努力同各方一道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太作出积极贡献。”
(1)两则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积极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6分)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上述两则材料给你带来什么启示?(4分)
25.我国重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对风能资源的开发。图4是我国局部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图5是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
(1)图4中甲地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并简要分析原因。(提示:从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4分)
(2)结合图5简述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提示:从矿物能源的供需状况、风能资源的特点和技术角度分析)(5分)
材料二:资料显示,我国有24%的人饮用不良水质的水,约1000万人饮用高氟水,约3000万人饮用高硬质水,5000万人饮用高氟化污水,而这些数据每年均呈上升趋势。由科技部等六部门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从总体上看,未来数年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3)材料二显示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采取的措施。(5分)
26.(14分)
材料一:2010年1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过去的一年,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形势下,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回升,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要靠科技力量。
国 家 芬兰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技术成就指数 0.744 0.733 0.703 0.583 0.299
国家科技经费支出总额与GDP的比重 3.53% 2.68% 3.13% 2.49% 1.34%
材料二:
注:技术成就指数(TAI)由技术创新、新技术传播、传统技术传播和人类技能4个方面构成,直接反映国家参与技术创新的状况和能力。TAI大于0.5的国家被称为“技术领先者”,TAI在0.20-0.34之间,被称为“技术的积极采用者”。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8分)
(2)结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政府应该怎么做?作为中学生现在应该怎么做?(6分)
贫穷的母亲
图1
图2
图3
图4我国局部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100°
110°
120°
130°
50°
40°
30°
20°
丰富区
较丰富区
可利用区
贫乏区

  (4)变化特点:快速增长。
装机容量(mw)
4.5
5.0
5.5
6.0
6.5
7.0
7.5
图5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
装机容量
发电成本九年级(下)学科期初检测(2011年2月)
社会·思品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A B C C A D C D D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D C A D B D B C C B A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
下列各题,除有特别注明外,如学生的表述与本答案不同,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均可酌情给分。
23.(14分)
(1)图1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图2是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进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图3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公私合营。(3分)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分)
(2)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
(3)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2分) 美国和苏联(2分) 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分)
24.(14分)
(1)和平与发展问题(4分)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4分)
(3)树立全球观念,学会从世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面向世界的眼光。(4分)
25.(14分)
(1)风能贫乏(2分) 距海较远,地处盆地,周围受山地、高原阻挡,夏季风风力减弱;离冬季风源地远。(2分)
(2)快速增长(2分) 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②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风能资源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③科技的进步使风能的发电成本下降。(3分)
(3)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2分) 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加大政府投入,推动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等。(从治污和解决水资源短缺角度答,写出其中一点给1分,共3分。)
26.(14分)
(1)材料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分)
材料二: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参与技术创新的能力相对弱(2分);仍是技术的积极采用者;(2分)且科技经费总额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2分)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2分)加大对科技的投入。(2分) 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把自己铸造成才。(2分)九年级(下)学科期初检测(2011年2月)
社会·思品 答题卷
题号 1—22 23 24 25 26 总 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2小题,共44分。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6分)
23.(14分)
(1)(5分)
(2)(4分)
(3)(5分)
24.(14分)
(1)(4分)
(2)(6分)
(3)(4分)
25.(14分)
(1)(4分)
(2)(5分)
(3)(5分)
26.(14分)
(1)(8分)
(2)(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