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滑轮 【设计思路】 本节的设计采用创设情境——知识迁移——实验探究——类比分析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上一节杠杆的知识,联系新旧知识,引入滑轮的学习。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找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缺点引入滑轮组,并给学生提供练习组装滑轮组的机会,通过演示实验总结滑轮组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判断物体由几段绳子吊着,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的关系、绕线方式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滑轮的两种使用,体会类比的科学方法; 2. 观察和操作滑轮,体会滑轮的工作特点; 3. 经历使用滑轮,体会滑轮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产、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滑轮的应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滑轮,具有利用滑轮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定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组装滑轮组分析滑轮组的特点;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分析、引导、讲授、类比等 【教具准备】学生:学案、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线等 教师: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液体压强金属杆、自制教具、细线、 教案、课件等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入滑轮----观察滑轮----研究定滑轮特点---研究动滑轮特点——课堂练习?----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组织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 演示实验: 组装一个杠杆: 问:是什么?属于哪一类 让一名学生用其提升物体。 问:物体提上来了吗?杠杆转动的距离有限,怎么办? 再将另一组相同的杠杆加在一起使用,解决了距离问题,但还是有缺陷。再问:怎么改进? 一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杠杆提升物体的过程,发现提升距离有限,引起思考怎么解决。 再一次观察两个杠杆提升物体的实验,发现转动不顺畅且绳子容易滑落,并思考怎么改进。 利用知识的迁移来逐步引出滑轮的学习,知道滑轮其实是由杠杆变形而成的特殊的杠杆。 定 滑 轮 ?1.滑轮? 让学生小组观察并摆弄滑轮,总结出滑轮的特点。 2.定滑轮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滑轮,模拟刚才的实验,做成功的小组马上举手,我们看看哪组最快。 问:滑轮有没有随着物体运动呢? 3.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我们在利用杠杆这种机械时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你们刚才体验了用定滑轮提升钩码,觉得省力或者省距离了吗?不能确定的问题,我们应该用实验来完成。要知道定滑轮有没有省力或者省距离,我们就来测一测力和距离吧。需要用到哪个测量仪器呢?每个钩码是200g,就是2N,所以钩码的重力可以不测,那么我们就只需要测量拉力(尽量缓慢匀速拉动)。?是否费距离,我们需要测量哪些距离呢?(引导学生,一个人拿尺子,一个人拉弹簧测力计,一个人观察物体上升距离,一个人观察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 通过滑轮是杠杆的变形研究定滑轮的特点:(自制教具展示) 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研究定滑轮的特点:(作图说明) 生活中你见过哪里用到定滑轮吗?旗杆顶端、液体压强计金属杆上等; 1.滑轮?? 学生小组观察并摆弄滑轮,总结出滑轮的特点。 2.定滑轮 组装定滑轮体验提升钩码,体会定滑轮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并观察工作特点,知道定滑轮的工作特点。 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G /N F /N h/cm S/ cm 拉力 方向 定滑轮 填写数据并总结出定滑轮的优点:能改变力的方向;缺点: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通过滑轮是杠杆的变形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再一次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5.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举出生活中定滑轮的例子。 数多学生不认识滑轮,因此出示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总结构造上的特点,学生有亲身体验,容易理解。。 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通过滑轮是杠杆的变形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三种教学方法融合,使得既有实验结果,又有理论分析,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认识。 动 滑 轮 1.动滑轮 出示起重机吊臂吊起重物的视频,问这是定滑轮吗?为什么? 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器材来模拟一下起重机吊起重物的的过程,把桌上的钩码再提高呢?来,动手试一试吧。比比看哪一组同学最快。 问:滑轮有没有随着物体上下运动呢? 2.通过实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用刚才探究定滑轮同样的方法,利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来探究动滑轮的特点吧,请同学们开始吧。 3.通过滑轮是杠杆的变形研究定滑轮的特点:(自制教具展示) 4.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研究定滑轮的特点:(作图说明) 生活中你见过哪里用到动滑轮吗? 1.动滑轮 观察起重机的吊钩,判断是否属于定滑轮。并说明为什么? 组装动滑轮体验提升钩码,体会动滑轮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并观察工作特点,知道定滑轮的工作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G /N F /N h/cm S/ cm 拉力 方向 动滑轮 填写数据并总结出动滑轮的优点:能省力力;缺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3.通过滑轮是杠杆的变形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再一次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4.通过平衡力的知识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举出生活中定滑轮的例子。 滑 轮 组 1.组装滑轮组 教师抛出问题:各有各的优点但是各又有各的缺点,怎么可以把它们的优点都集在一起? 随后得到答案“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教师利用2-3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组装。 2.实验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展示实验:教师来带领同学一起来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1.组装滑轮组 学生思考想象一下,如何把两种滑轮结合在一起。? 最后,通过小组之间合作,把滑轮组组装起来。 2.实验探究滑轮组的特点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出力的示数,以及拉力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最后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F和G,S和h的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通过合来形成新的知 识。?????并且引导学生逻辑推理,总结出滑轮组的规律。 小结 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回顾本节内容。 复习巩固了重点的概念知识,训练知识的运用。 作 业 从周围找出有关滑轮的应用。 思考怎么利用滑轮才能改变方向的同时省了力。 课后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滑轮 定义:轴固定不动。 定滑轮 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不费距离 实质:等臂杠杆 定义:轴随物体移动。 动滑轮 特点: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省力;费距离 实质:省力杠杆 【教学反思】 我的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上的。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教师仅是引导者,不越俎代庖。如通过生活中的杆秤为一个主要线索,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锻炼学生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