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太阳系填空题1.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星叫做______________,像地球这样自己_________,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做___________,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做_________。2.____________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3.太阳系是以_________为中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地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绝大多数都来自太阳。5.银河是由很多亿颗恒星构成的,在太空俯视银可,看到的银河像个__________。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2.银河实际上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一条闪亮的光带。()3.银河系是以太阳系为中心的恒星集团,其他恒星围绕太阳系转动。()4.由于彗星公转轨道又扁又长,因此地球上的人们很少看到它们。()5.八大行星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都是不同的。()三、选择题1.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是()A.千米B.光年C.米2.曾经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后来被列为矮行星的是()A.冥王星B.天王星C.彗星3.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的星球”的行星是()A.金星B.木星C.海王星D.火星4.太阳系里唯一绕地球运动的卫星是()A.太阳B.月球C.火星5.关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B.唯一逆向自转的是水星C.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D.在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恒星不发光行星卫星2.太阳3.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光热5.光漩涡二、判断题1.×2.√3.×4.√5.√三、选择题1.B2.A3.A4.B5.A2/2(共17张PPT)太阳系第三单元宇宙新课导入除了地球、月球外,还有哪些天体围绕太阳在运动?你了解太阳系吗?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冥王星等)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太阳系新课讲解太阳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行星光和热的源泉,是太阳系唯一发光的恒星。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其他恒星一起绕银心转动。新课讲解八大行星(离太阳从近到远距离)新课讲解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天王星水星水星的半径为2437千米最高温度427摄氏度最低温度-173摄氏度平均温度179摄氏度九大行星中水星最靠近太阳,我国古代称其为“辰星”。自转周期为58.56日,公转周期为88日。新课讲解金星的半径为6051公里,拥有浓密的大气层,96%是二氧化碳,地表温度高达482度。金星的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是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金星的自转周期243天,公转周期224.7天(以地球上的天为单位)。新课讲解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是个很不起眼,但又得天独厚的星球。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其直径约为12756千米,自转周期约为一天,公转周期约为一年。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新课讲解地球火星是一个冷酷的,没有生命的世界,表面75%是由硅酸盐,褐铁矿等铁氧化物构成的沙漠,一片橙红和棕红色的戈壁景象。它的直径最小,约为6792千米,自转周期约为1.03日,公转周期约为1.9年。新课讲解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直径最大的一个,它的体积最大可以容纳1300多个地球。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00多倍。木星的公转周期是4333个地球日,约是11.86个地球年。新课讲解土星的体积是地球的750倍,仅次于木星,是太阳系第二大行星。土星距离太阳的的距离为142900万千米,它的自转周期为0.44日,公转周期为29.5年。土星新课讲解土星及其美丽的光环新课讲解天王星的体积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体积约为地球的65倍,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4.63倍。天王星以6.81千米/秒的平均速度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84年。新课讲解海王星是人们计算出来的行星。天王星发现后,人们发现它的预报位置和实际总不相符,1845年亚当斯和勒威耶分别计算出了天王星外还有一颗行星,并计算出了轨道和质量。它的公转周期最长,约为164.8年。新课讲解海王星小行星,主要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围绕太阳旋转的为数众多的小天体。从1925年起,新发现的小行星算出轨道后,要经过两次以上的冲日观测,才能赋与永久编号和专用名称,有的小行星用古代西方神话中的人物命名,有的则由发现者给与其他名称。小行星带新课讲解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2.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课堂小结再见《太阳系》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八大行星从近到远排列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过程与方法知道组成太阳系的天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太阳系;能对数据、信息按需求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初步建立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的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太阳系的信息;能创造性地制作太阳系模型;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可以被认识的。【教学重点】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叫做太阳系。【教学难点】按照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教学准备】太阳系图片、课件、九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等。【教学过程】1.认识太阳系。(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2)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课件出示的材料,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内的整理和交流。·哪些天体围绕着太阳在运动?·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3)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形式展示交流。(4)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根据课件的材料)(5)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2.建立太阳系模型。(1)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模型。(2)讨论:建立太阳系模型,需要了解太阳系的哪些数据?(3)提供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阅读资料。(4)交流从数据资料中获得的信息。(5)讨论:如何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模型?制作过程大致是怎样的?需要哪些材料?(6)教师提示:按比例缩小各天体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各天体的大小。(7)学生计算。(8)部分操作:·在桌面上用支架排列出各天体的距离。·根据各行星的直径,初略地用橡皮泥搓出大小不同的各行星。·将行星插在支架上。(9)思考:假如太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那么模型中的各行星的距离和大小是怎样的?(10)根据假设计算。(11)集体在操场上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建立。(12)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板书设计】5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际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等2/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同步测试】5 太阳系.docx 【教学方案】5 太阳系 参考教案.docx 【教学课件】5 太阳系 参考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