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3.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教学难点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为什么有的土壤寸草不生?有的土壤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近课文《肥沃的土壤》,需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思考,回答。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一)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 1.我先来了解土壤的结构? 学生思考。 土壤:表层土、下层土和岩石层。 2.土壤的表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土壤的上层颜色黑褐色,松散、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壤的下层颜色浅黄色,较硬、岩石增多。 3.什么是腐殖质?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施工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蚯蚓的作用: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二)实际操作:改良贫瘠的土壤 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如何进行贫瘠土壤的改良呢? 学生思考,归纳。 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沤肥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你还知道哪些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吗? 修梯田、秸秆还田等。 (三)制作:肥料袋 想不想亲自观察一下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究竟会怎么变化?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那么我们来制作肥料袋。 1.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 2.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 3.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注意事项: 选择容易腐烂的植物,如:香蕉皮、韭菜叶等。 记住往塑料袋中放了哪些物品,以便今后查寻、对照。 可在袋中放入一两条蚯蚓。 每隔几天要进行一次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 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 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探究的恒心和毅力。 学生分小组活动。 思考、实验、讨论、总结 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观察肥沃土壤的因为。 小组活动,交流观察的发现和结果。 通过制作了解腐殖质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讨。 课堂练习 一、判断。 1.蚯蚓在成肥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保护蚯蚓。( ) 2.在制作肥料袋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蔬菜叶或塑料玩具,因为它们最终都会变成腐殖质。( ) 二、选择。 将落叶拖入土壤中的动物是( )。 A.小鸟 B.蚯蚓 C.青蛙 D.细菌 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作业布置 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我国土壤分类和分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腐殖质是最肥沃的,掌握了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2.6肥沃的土壤 腐殖质改良土壤制作肥料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