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时政热词|“两山”理论3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习近平说,这里的山水保护好,继续发展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图片来源:新华社)【知识点】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来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调研民主法治村建设。在村里的小会议室,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鲍新民汇报说,余村通过民主决策,关停了污染环境的矿山。现在开始搞生态旅游,打算让村民借景生财。习近平说:“一定不要再想着走老路,还这样迷恋着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所以,刚才你们讲了,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即“两山”理论。此后在国内外多个场合,习近平多次论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到这一理念。“两山”理论包含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层次,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南。【重要讲话】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时表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包括城市现代化,也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加美丽的乡村。——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考察时表示“两山”理论科学内涵中的唯物辩证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本质在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理念作出了科学阐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准确理解这一理念的科学内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从孕育到展开环环相扣的辩证思维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要正确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关于如何实现辩证统一,马克思指出,当矛盾统一体作为正题设立自己的时候,就分化出相互矛盾的思想,在其自身内设立起反题,但辩证的运动进一步发展,“对立面互相均衡,互相中和,互相抵消。这两个彼此矛盾思想的融合,就形成一个新的思想,即它们的合题”。“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矛盾的“正题”。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内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母题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驳斥了两种极端的机械发展思维,一种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思维;一种是以舍弃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思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想的历史图景中,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物,而是能够和谐共存、并行不悖的统一体。“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进一步发展所呈现出的“反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展开,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求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被打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必须坚决否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社会进步的发展模式,以及以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利益的思维方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最高阶段,即矛盾双方由对立走向统一的“合题”。将绿水青山等同于金山银山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判断,指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从根本上把握了人与自然动态性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自然资源不再是单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材料和客体,它本身就是财富,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就是积蓄财富、发展经济。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转换思维,触发了矛盾双方由对立走向统一的条件,使矛盾双方在朝向对立面的转换进程中达成了和谐统一。【相关词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