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庭的记忆(第2课时)课件( 25张PPT)+教案+音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家庭的记忆(第2课时)课件( 25张PPT)+教案+音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2课
家庭的记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家”。
2.感受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家庭观念,启蒙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为“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两部分,意在指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其中,第一部分“传统节日中的家”有:知识窗——年夜饭、阅读角——小故事《回老家过年》、调查表——除春节外其他传统节日。意在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学习春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体会和家人一起过传统节日时的温暖亲情。第二部分“语言文字中的家”有:与“家”有关的谜语、成语、谚语和与家有关的古诗《秋思》。意在结合学生现有语言能力,感悟与家有关的语言文字,体会自古以来人们对家庭的重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相较一、二年级的孩子,关注自己家庭生活、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已经有所进步。同时,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在校生活与学习中开展,但“家庭传统文化”因其特有的时空距离、文化内涵、语言文字演变等因素,相对离三年级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虽对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有所了解,但不能把过春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中国人重视传统家庭观念相联系;学生也没有集中学习过与家有关的字谜、谚语、故事、古诗,较难感受到语言文字中也承载着人们对家的重视,对家的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家庭观念。启蒙学生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教学准备:
1.微课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庭结构和自己家庭的家史。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来聊聊“家”。
板书:12课《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
(二)解字猜意
1.解字演示:先后出示卡片“家”字的“宀和豕”。
2.读一读、猜一猜:“宀和豕”分别代表什么?
3.播放微课《说文解字对“家”字的解读》
主要内容:古时人们在家中养猪,有猪圈的地方就有人家。经过时间演变,家作为人的住所的含义得以保留。
4.说说看了微课知道了什么?
5.小结
在古代,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技术偏低,并受统治者的政策影响,人们有饭吃、有衣穿,才能得以生存。老百姓们竭力通过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来照顾家人,经营自己的家。这是人们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对家的需求。
(板书:家是提供人们衣食住行的地方。)
二、学习“传统节日中的‘家’”,感受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现在我们仍然在使用汉字“家”。人们除了对家有基本需求外,人们和家之间,还有更紧密联系。
(一)春节中的“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
1.聊一聊:2019春运时的三张照片
(1)看第一张照片:《春运的火车站》
什么是春运?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感受?
(2)看第二张照片:《返乡过年的爸妈》
猜一猜,这位爸爸想把大熊送给谁?你想说什么?
(3)看第三张照片:《除了行李,回老家的人们还带了啥
除了行李,回家的人们还带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要回家过年。
板书:传统节日中的“家”
阅读角:回“老家”过春节
(1)看故事《回“老家”过春节》
(2)请班里有同样经历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小结:即使路途遥远、十分辛苦,也阻挡不了人们想和家人团聚的心愿!回家过年的习俗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3.小采访——我家的年夜饭
(1)你家吃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吃年夜饭的时候,大家还会做些什么呢?
(2)学生四人小组说说年夜饭里常吃的一道菜和这道菜的新年寓意并分享课前画的这道菜。
(3)全班反馈。教师相机补充。
4.小结:家人们还会互道关心,相互祝福。家不仅仅是提供衣食住行的场所。家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心灵的港湾!
(板书:家更是满足人们情感所需的心灵港湾。)
(二)其他传统节日中“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
1.出示传统节日连线题
2.除了春节,我国还有一些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请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连一连。
3.小结:无论是春节,还是其他传统节日,中国人都想和家人一起度过,这也让家人更加互敬互爱,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
三、学习“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
在中国,不仅仅有许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有许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一)猜一猜:与家有关的字谜
(二)讲一讲:关于家书的故事
1.说说什么是家书。
2.教师解释:家书是从大约文字产生的时候就孕育出的一种文体。是指一个远在他乡的人与家人相互书写的信,其中大多数是平安信。在电报普及之前,家书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重要联系方式,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3.小结:有一句话叫“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真情满满,字字句句写满了珍贵的亲情。
(三)读一读:关于家的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秋思》
2.哪句话表达了张籍思念家人的心情?你有什么感受?
3.关于“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还有很多,请课后再搜集并体会其中含义。
4.小结:从语言文字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
板书:“语言文字”中的家
四、升华情感,总结全课。
总结:学习了本课“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中的家,希望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能像一粒种子一样,种在你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将来,无论你去到何方,都愿你们爱家、归家的心,永远不变!
板书设计:
12
家庭的记忆
传统节日中的“家”
语言文字中的“家”

家是提供人们衣食住行的地方,
家更是满足人们情感所需的心灵港湾。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上册
12.家庭的记忆
第2课时

2000多年
《说文解字》
宝盖头为屋也,
豕为猪也。
春运的火车站
返乡过年的的爸妈
除了行李,
回老家的人们还带了啥?
阅读角:回“老家”过春节
等啊等啊,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外面寒气逼人,我的心情却格外兴奋。与父母一起坐上出租车,不一会儿就来到火车站。这里人很多,等了半个多小时,我们便上了回“老家”的火车。在火车上,一坐就是近十个小时,直坐得腰酸背疼腿抽筋。但是我们的心里却是喜滋滋的,因为马上就能回到“老家”,见到爷爷奶奶等亲人啦!
夜里十一点左右,火车终于进站了。我迷迷糊糊地拎着大包小包跟着父母走到了出口站,突然听到“哥!嫂子!慧慧!”的喊声,仔细一瞧,原来是叔叔来接我们了。上了叔叔的电动三轮车,走了半个多小时,我终于看到了那熟悉的村庄。啊!村头站立在风中的不就是我日思夜想的爷爷和奶奶吗?我冲上去,抱住了他们,久久不愿松开......
采访内容:我家的年夜饭
采访对象:
参加年夜饭的亲人:
年夜饭的菜肴有:
家人的心情:
家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我的感悟:
让我们来做个采访吧!
鸿运当头
团团圆圆
中国人中国年
传统节日连一连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
家人团圆
踏青祭扫、吃清明果
每年春分后的第十五天
元宵节
纪念逝主亲人
赏灯、吃元宵
每年农历1月十五
中秋节
家人团圆
登高赏菊、吃重阳糕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尊老敬老
赏月、吃月饼
清明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语言文字中的家
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字谜猜一猜
家书
家书是从大约文字产生的时候就孕育出的一种文体。是指一个远在他乡的人与家人相互书写的信,其中大多数是平安信。在电报普及之前,家书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重要联系方式,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古诗诵读并赏析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哪些诗句体现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心情呢?
1.分小组查找关于“家”的成语、谚语以及相关故事,下次课交流。
2.分小组查找关于“家”的古诗,下次课在讲台上朗读交流。
课后小任务
课后小任务
课后小任务
愿中国传统家庭观念
像一粒种子植根心田,
无论你走到哪里,去到何方,
愿爱家、归家的心,
永远不变。
12.家庭的记忆
传统节日中的“家”
语言文字中的“家”

家是提供人们衣食住行的地方,
家更是满足人们情感所需的心灵港湾。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