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时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2.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2.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流程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五)课堂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小小的物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点拨:物距较远处u>2f;物距较近处f选择适当大小焦距离的凸透镜(方便做实验),最好在10cm—20cm。3、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在中间),使它们三心同高。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中央。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根据表格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像的虚实:_____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像的正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u=2f,u=f的成像;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两个分界点。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3、光屏上成接不到像的原因。交流讨论并回答。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指导,巡视,点拨点评巩固练习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作业、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1.照相机的原理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的原理f<u<2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的原理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教学反思领导评课意见学校检查记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