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游击队歌》教案 学情分析:初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欣赏能力有了很搭的提升,对本首歌曲得演唱达到声请并茂的水平,在演唱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化情感的目标容易实现 教材分析:《游击队歌》是贺绿汀于1937年为抗日救亡运动而创作的优秀歌曲,它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了游击健儿机智勇敢的战斗作风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歌曲为G大调,进行曲风格,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结构 预设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赶兴趣,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能够用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演唱《游击队歌》。 ???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活动。 2、能力目标: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演唱《游击队歌》 3、情感目标: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寇侵略.国土沦丧的危急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杀敌的斗争历史,感受游击健儿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的形象 【教学重点】 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的讲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找一找,唱一唱。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与这组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并唱一唱。 4/4??0?55∣11??22??3??2?34∣31??2176??7.6?5∣ (注意:弱起小节的起唱、十六分音符要唱得均匀) (2)比一比,唱一唱。 师:B段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 (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33?3??22?2∣3?23??21??76?5∣33?3??66?6∣2?22??3#4?5 比较:3 4 5?,3﹟4 5 师: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生:——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1、师:正如歌曲《游击队歌》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在这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你知道他们是哪支队伍吗? 生:——游击队。 3、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聆听体验,激情感受: 1、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同学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然后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结构规整.强弱分明.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再次欣赏,划分结构AB二乐段,A乐段共八小节,分为四个乐句,全曲开始的前俩小节,是整首歌曲的基础,小军鼓节奏与大调的明亮色彩巧妙结合,塑造了游击健儿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的形象。 B段分为四个乐句。其中第一乐句在节奏旋律进行上都与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规整的节奏和以级进为主的旋律,刻画了游击队员坚定乐观,豪迈的形象。第三,四乐句为A段部分再现,使歌曲在统一中有变化,易唱易记,又不使人感到单调乏味,这是歌曲能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 4学唱歌谱A段B段,分段学唱1)找一找,唱一唱。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与这组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并唱一唱。 4/4??0?55∣11??22??3??2?34∣31??2176??7.6?5∣ (注意:弱起小节的起唱、十六分音符要唱得均匀) (2)比一比,唱一唱。 师:B段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 (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33?3??22?2∣3?23??21??76?5∣33?3??66?6∣2?22??3#4?5 比较:3 4 5?,3﹟4 5 师: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生:——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5发声练习开口音1353/1----,啊 闭口音跳音ei 哼鸣练习m 三段发声练习后 6填词唱歌,齐唱增加艺术效果,多次齐唱,也可分组唱,单独唱等 在此基础上欣赏不同版本的演唱形式,欣赏四部合唱的《游击队歌》,简介四部合唱的效果如音响丰满,艺术魅力增强,难度加大等。 小结;在爱国主义的教育下,带着民族自豪感演唱本首歌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