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33张PPT)+4个内嵌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33张PPT)+4个内嵌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学生探究分析活动

对自己外貌的认识,“镜子”是什么?

对自己性格个性的认识,“镜子”是什么?

对自己能力特点的认识,“镜子”是什么?

对自己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的认识,“镜子”是什么?
一、认识与实践
(一)认识——1.认识的含义
照镜子、看照片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外貌特征
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以及他人反馈
性格个性
能力特点
生活意义
学习任务、工作任务中
的表现以及他人评价
对自己的综合认识和对道理、现实的综合分析判断
一、认识与实践
(一)认识——2.认识的两个阶段
(1)感性认识
颜色
形状
味道
气味
声音
温度
……
视觉
味觉
嗅觉
听觉
触觉
……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一、认识与实践
(一)认识——2.认识的两个阶段
(2)理性认识
性格个性:概念
能力特点:判断
生活意义:推理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一、认识与实践
(一)认识——2.认识的两个阶段
(3)二者的关系
感性认识
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
认识的高级阶段
发展深化
依赖于
相互依赖
相互包含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
学生探究分析活动
从本篇高考作文题目中介绍的北斗,联系其他更为详细的介绍北斗的材料,分析其中蕴含的实践的观点。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
学生探究分析活动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从起步到全球组网北斗建设的‘三步走’”截图;如需使用,可点击播放。)
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中国北斗服务全球”截图;如需使用,可点击播放。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
学生探究分析活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这一实践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②
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所需要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的共同特征说明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建北斗?说明实践的什么特点?

北斗的建成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说明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升空
动物本能
主体:人
对象:客观世界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需要的因素——客观
研发的实践过程和结果所受制约——客观
经费
地球自转
卫星轨道运转
……

技术
材料
……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2.实践的特点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
是人
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2.实践的特点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陕西榆林
陕西榆林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









南水北调工程、都江堰工程、京杭大运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公路、铁路、建筑、农业、工业生产等实践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各类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一、认识与实践
(二)实践——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发现各类定理、定律、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用型子午仪号卫星
三球交汇原理示意图
双星定位原理示意图
海湾战争
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汉朝王充《论衡》
⑤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荀子
⑥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
⑦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
知识巩固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与北斗一号相比,北斗二号覆盖范围明显扩大,扩大至亚太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定位精度也从20米提升至10米,时间精度达到10纳秒。北斗三号,全球覆盖的目标终于实现。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蒸汽机、柴油机、汽油机、蒸汽轮机等热机出现。为了解决热机效率以及生产中遇到的能量转化的新问题,人们事各种科学实验,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导致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发现。
②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发报机、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还有,畜牧业和农业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水利工程和建筑的需要产生了力学,测量土地面积的需要产生了几何学,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失调问题的需要,推动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发展。
③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不断给医学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同时不断提供大量的临床经验供人们研究,还不断创造出各种医疗仪器和设备用于诊断和治疗,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医学不断发展。
④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知识拓展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星间链路
双星定位
原子钟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化学元素周期律是19世纪俄国人门捷列夫发现的,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
②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当中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知识拓展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十个案例看懂北斗能干啥”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展示。
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北斗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几’何”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展示。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北斗可以精确到阅兵方阵中各型装备方队等速行进各个飞行梯队米秒不差,距离误差在正负10厘米以内。2019年9月23日,国庆阅兵预演时的飞行梯队。
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目前已经有超过150个监测点安装于水电站两侧的边坡,并且不间断提供毫米级精度的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边防官兵依靠北斗在边境巡逻
北斗一号在汶川地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靠北斗准确发现电力线路故障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目前,中欧班列联通21个国家72个城市,北斗卫星能够跟踪中欧班列运行轨迹,定位精准到10米以内。货主在手机客户端上可以随时查看中欧班列的运行情况。
京张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智能高铁,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尖端科技,时速350公里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自动驾驶,列车实现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停车自动开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安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
采用北斗航标遥测遥控装置的一艘大型灯船投放在珠江口担杆水道。
通过北斗系统与农业器械的配合,可实时掌握耕种深度、行距等信息,令作业效率提高50%,产量提高5%-8%。
课程小结
课程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