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压知识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内容的必要基础,本节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还是物理知识的扩展来看,“电阻”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通过八年级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将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3)知道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4)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以及超导对人类生活和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阻概念的建立;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电阻概念的建立,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论证。【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一课前三分钟(学生主持)1.什么是导体,常见导体有哪些?2.什么是绝缘体,常见绝缘体有哪些?3.铁和铜是导体吗?二新课教学1导入(课前三分钟)导线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2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4.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如何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探究点一电阻概念然后自学书本63—64页回答下列问题1.电阻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用字母___表示,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用____表示。电阻的单位是____,符号为____。2.在电路两端电压相同时,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____,电阻越_____;电流越小,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____,电阻越_____.3.500KΩ=___MΩ4kΩ=____Ω探究点二电阻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带着问题自学64-65)?1.猜想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2.这个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研究方法??3.研究电阻大小跟长度的关系要控制哪些量不变,改变哪些量??4.研究电阻大小跟横截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哪些量不变,改变哪些量?做功改变内能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五、板书设计电 阻一、电阻:1、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符号为R。2、单位和换算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为Ω;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影响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 教学反思:充分地利用物理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物理现象去探索物理规律,从学习物理知识到应用于实践,从而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但是,班额过大、器材欠缺,场地受限等教育现状,都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阻力和考验,需要在今后与各位同行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力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电阻作用单位决定因素控制变量法类比法转换法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