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社会中成长课件(21张ppt+3个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在社会中成长课件(21张ppt+3个素材)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2在社会中成长
一、在社会中成长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课堂小结
四、习题巩固
教学内容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出生证明左上页填写的是一个婴儿的生命信息和家庭信息:袁小孩,家住西城旧刑部街长安公寓,原籍江西德安城内;右页中间为袁小孩出生时留下的脚印。
袁隆平的成长之路: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袁隆平的成长之路:
出生于战乱年代的袁隆平在幼年时期就随家人颠沛流离。从北平辗转至重庆,一路上饥饿、死亡、战乱相伴让幼年时期的袁隆平印象深刻。1949年袁隆平高中毕业准备报考大学,父亲袁兴烈希望他报考中山大学将来子承父业在政府机关单位谋职,然而袁隆平对此兴致索然,反而早早就打定心思去相辉学校学农。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袁隆平的成长之路:
教会学校重视英语教学,在那种几乎全是英文的环境中学英语,我当时达到了看英文电影百分之八九十都听得懂的程度。我现在之所以能在频繁的国际学术活动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诸如学术讨论会、合作研究、技术指导和宣读论文等等,主要是母校给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我母亲对我的英语启蒙也是很重要的,她毕业于教会学校,英文很好,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袁老从婴儿成长为一名励志投身农业的有志青年的过程中,袁老自身变化的表现有哪些?试分析促使这些变化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相关链接
1.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1)社会化的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
(2)社会化的表现: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3)社会化的结果: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袁隆平的成长之路:
饥荒时代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关于食物的思考(以对夹为例)
六大份的猪肉
浙江的白芷
非洲的香叶
广东的桂皮
西藏的花椒
敖汉的小米
其它
2.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
(1)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袁隆平的科研之路:
袁隆平的科研之路充满了坎坷与艰辛,在科研过程中袁隆平在三年饥荒时期度过了饥饿的三年,粮食短缺靠“双蒸饭”和“精神聚餐”度日;十年文革中被人们孤立,被学生批斗,苦心经营3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在云南沅江县科研过程中遇到地震险些丧命,之后靠2吨甘蔗和香蕉度日。这些磨砺不仅没有削减袁隆平的科研斗志,而且让袁隆平的科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结合材料,分析袁隆平历尽艰辛坚持科研的意义有哪些?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亲近社会,获得认可
了解人类发展中存在的粮食问题,通过不断实践探究,发现转变水稻基因的方法,研究出杂交水稻帮助人类解决吃饭问题。
关心国家生存发展,关心人类的未来,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塑造良好的形象,获得多项荣誉,受到世界人民得到尊重与爱戴。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3.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4.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袁老光彩夺目的事迹
积极参加空军预备班,准备为国家抗美援朝做出贡献
国家号召毕业的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于是袁隆平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安江农校任教。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当代青少年的精彩片段
孙偲藐和张傲然
最美整容女孩小秋
结合以上事例,谈谈你认为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5.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三、课堂小结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1.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
3.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四、习题巩固
1.2019年1月28日,15位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初一、初二学生志愿者们出现在北京南站北广场。他们利用寒假时间,主动加入“齐系同心结,共守回家路”的春运主题志愿服务队伍,为旅客提供一些咨询,劝诫吸烟乘客,捡拾垃圾等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①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②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行为
③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四、习题巩固
2.星期五下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一系列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讲解的一些污水处理的知识。最后同学们看着污水变成了清澈的流水,由衷的发出感叹。你认为需要组织学生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是(

①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②浪费学生宝贵学习时间
③增强学生亲近社会的情感
④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谢谢观看
THE
END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