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运动和力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运动和力 教案

资源简介

第4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归纳出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启动,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止。
科学探究
1.能设计出多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案。
2.能根据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整理结果,得出活动结论。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科学态度
1.能对探究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2.能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设计多种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的方案。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意识到利用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小车、磁铁、塑料尺、绳子、毛巾、棉布、木板等。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播放赛车比赛视频)汽车在行进中时常需要停止、启动、加速、减速……这些都是汽车不同的运动状态。
2.提问:物体的运动状态经常变化,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1)引导:你有几种方法能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吧!
(2)设计:根据生活经验,设计一些方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并将设计的方法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中。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四个实验:①使用绳子向前拉小车,让小车动起来;②把塑料尺掰弯,紧挨小车,松手后靠尺子的弹力让小车动起来;③在小车上绑一块磁铁,用另一块磁铁吸引,让小车运动起来;④用手向前推小车,让小车动起来。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5)小结:我们可以使用拉力、弹力、磁力、推力等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2.让运动小车的状态发生改变。
(1)引导: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让小车由静止到运动需要施加外力。如
何让运动小车加速、转弯和停止运动呢?下面我们比一比,看谁想出的方法
多。
(2)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改变小车运动状态的方法,并将设计
的方案记录下来。
(3)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互
评价与补充,形成统一的实验方法。
(4)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5)讨论:在改变运动小车的状态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它们有什么共
同点?
(6)小结:在小车的行进中,我们给它施加外力,可以改变小车运动的
速度、方向,也可以使小车停止运动。
3.研究摩擦力如何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
(1)提出问题。
引导: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之后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水
平滑动,小车在哪种材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会更长一些?为什么?
(2)实验观察。
①掌握方法。
A.将一条毛巾放在桌面上,在毛巾上放一斜面,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
度自由滑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毛巾上的滑动距离。
B.将毛巾换成棉布,重复以上步骤。
C.将棉布换成木板,重复以上步骤。
②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中。教师巡
回指导。
(3)得出结论。
①汇报:请小组代表说一说实验是怎样做的,观测到什么数据,说明了什②推测:想一想,如果水平面没有摩擦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它的运动
状态还会改变吗?(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请将推测到的现象记录
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中。
③总结: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自行车是我们常用的出行工具,自行车的设计包含了哪些
科学技术和原理?在力的作用下,它是如何启动、改变速度或停止的呢?
2.掌握方法:用手慢慢转动车蹬,观察后轮如何由静止变为运动。再改变车
蹬转动的快慢,观察后轮转动有什么变化。然后捏紧车闸,观察刹车系统是怎样让后轮停下来的。最后推动自行车,并捏紧车闸,观察刹车系统对前轮的制动。
3.观察现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
生活动手册》第4页中。
4.得出结论:给脚蹬施加力,脚蹬的转动带动大轮盘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自行车刹车系统能够增大摩擦力,能够使自行车快速停下来,其科学原理是物体间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