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运动的快慢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运动的快慢 教案

资源简介

第3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用速度的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说出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科学探究
1.能从具体的运动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通过计算等方法获取列车运动快慢的科学事实。
3.能用图表等方式记录物体运动经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
4.能运用分析、比较、判断等方法分析活动结果,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如实记录测量所获得的相关数据。
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意与同学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体会到交通工具运行速度的提高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雨燕、猎豹、人运动的图片或视频、秒表、显示交通工具速度数据的图片或课件等。
学生准备
有关交通工具速度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雨燕、猎豹、人运动的图片或视频。
2.引导:如果要进行一场200米的比赛,雨燕用4秒钟可以到达终点,猎豹需要8秒钟,短跑运动员需要20秒左右,而一只蜗牛最少要用20个小时。你知道谁跑得快吗?
3.提问: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比较运动的快慢。
(1)引导:我们班要选拔短跑运动员,谁跑得最快?用什么方法比较呢?
(2)讨论:有几种方法可以比较两个同学跑步的快慢?
(3)讲解:判断学生跑得快慢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大家都跑10秒钟,看谁跑得远。第二种方法是大家都跑100米,看谁用的时间短。
(4)比赛:布置学生课前进行,学生分组测量、记录。教师要强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要求各小组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
(5)讲解:我们通过各组的数据可以看出来,跑完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跑得越快;在相同时间内,跑过的路程越长,跑得越快。如果两位同学跑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同时,怎样比较谁快谁慢?我们可以用物体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数据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计算公式是“速度=路程÷时间”。
请计算小组内各位同学跑步的速度,比一比谁最快。
(6)计算:根据记录表计算各位同学的跑步速度,并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
(7)小结: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物体运动得也就越快。
2.了解交通工具的速度。
(1)引导:我们出行时,会根据需求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和它们的行驶速度呢?下面我们通过调查来获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
(2)要求:
①调查时,可以了解同一时间内不同交通工具行驶的路程;也可以调查不同交通工具行驶完成同一路程时所用的时间。
②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
③绘制出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条形图。
(3)学生调查、记录数据。
(4)计算: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自行车、汽车、高铁等行驶的速度,并将数据绘制成条形图,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
(5)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计算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6)小结:交通工具为我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通常情况下,我们根据路程的远近、速度的快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随着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我们可选择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引导:根据列车时刻表,如果选择7点左右从北京西站出发到达石家庄站的列车,你觉得选择哪趟列车比较合适呢?你能计算出每趟列车的平均速度吗?
2.计算:出示列车时刻表以及北京到石家庄的列车行驶路程共281千米,让学生进行计算。
3.讨论:哪个车次的列车行驶速度最快?高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4.小结:火车是我们出行时比较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我国的高铁是国家名片,高铁运行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安全、快速、舒适的出行体验,更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