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是升华和凝华现象,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由于升华和凝华不容易被注意到,本节从实验、生活实例入手,区别凝华和凝固、凝华和液化的现象。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 由于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对许多物理现象都想知道为什么,有强烈的好奇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问,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并引导学生去猜,去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能力,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的巨大力量,汲取经验教训,以达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应用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3)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环境问题和水资源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关注水资源,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四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概念,吸放热情况。 五 教学难点 准确区别水循环大图景过程中六种物态变化。 六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验探究。 七 教学用具 热水壶、薄膜、冰块、烧杯、升华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污物瓶、抹布 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实验引入:用小挂烫机喷出水蒸气,遇到装有碎冰容器有水珠模拟雨的形成。(老师和学生一起去做效果更好) 小组合作:四个学生一组用桌上的器材也模拟雨的形成,时间控制在六分钟,不能时间太短。 从实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有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 新课教学 (一) 地球上的水循环 教师播放课本上水循环动图。鼓励学生上台讲解。 学生上讲台对着视频图片讲解,不全的下边学生帮助。 展示自我,合作学习,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语言,观察,逻辑思维能力。 (二) 多姿多态的水 1视频展示多姿多态的水和自然界中的奇观。 2设问:固体、气体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 3在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填写结论 4大屏幕展示生活现象。(樟脑球变小,雪人消失,窗玻璃上的冰花,灯泡永久变细,变黑,干冰的应用) 5屏幕展示:云,雨,露,雾霜,雪。 观看视频,联系实际感知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姿态。 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用酒精灯给碘锤微微加热,注意观察,记录现象。 个小组说出加热前物质状态,加热后物质状态,和加热过程中现象 学生逐一解释。 分析形成原因。答出是哪种物态变化 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水的各种状态,激发学生保护美好大自然的热情。 培养观察力,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要多次的物理方法。 准确区分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感知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进一步认知水的循环。准去区是哪种物态变化。 (三) 来自极地的报告 视频图片展示。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有哪些节水措施。 阅读并思考。 讨论并列举。 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激情。 激发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 板书设计: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气态。 升华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固态。 凝华放热 导学案 5.4地球上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水的多种状态变化。 2. 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现象。 学习重点: 升华和凝华 学习难点: 建立“水循环”的大图景,并把它与各种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学习活动 (一)合作探究 实验现象: 加热前: 碘是_____态 加热时: 碘由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 条件是 ______热量 冷却时: 碘由_____态直接变成 _____态 条件是____热量 结论: 升华: 物质从____直接变成____叫升华 升华______热量 凝华: 物质从_____直接变成____叫凝华 凝华______热量 自我检测 1 物质由______态直接变为 _____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要_____热。 2. 物质由________态直接变为________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时要______热。 3.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填物态变换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填物态变换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4. 下面关于云、露、雾、霜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和凝华成小冰晶形成。 B. 雾是浮在浮尘上的空气液化形成的。 C. 露是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为小水滴。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为小水珠,而后又凝固成小冰晶。 5. 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 是( ) A. 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 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 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 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6.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7. 日光灯用久了,管壁上发黑是因为( ) A. 灯丝受热产生升华,灯丝的气体在管壁遇冷凝华而成。 B. 玻璃分解产生黑的物质。 C. 灯丝受热蒸发后遇冷凝固而成的。 D. 灯丝发热,使灯丝附近玻璃熔化发黑。 8. 装有少量碘的烧瓶,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后,瓶内固态的碘消失,而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碘蒸气慢慢消失,烧瓶里出现碘粉末颗粒,这个现象说明( ) A. 升华、凝华都要吸热 B. 升华、凝华都要放热 C. 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D. 升华要放热,凝华要吸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