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3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知道比热容的单位。3、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4、会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5、会利用吸热和放热方式,进行有关热量的简单计算。目标重、难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上节课学习了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是什么?学生回答:热传递一起回顾: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热将热量传给低温物体,高温物体吸热,低热物体放热,那么:高温物体吸了多少热,吸收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活动一】探究物质吸热的影响因素我们从我们熟知的情景入手,例如:我们生活中哪儿要吸热?烧开水,水吸热思考一:(1)烧开半壶水与烧开一壶水,谁吸热多?(2)把一壶水烧热与烧开,谁吸热多?上面中:吸热的多少你怎么判断的?学生讨论回答:是一壶水,烧开,吸热的多少用加热时间来判断说明物质吸热的多少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和升高的温度(△t)有关。思考二:物质吸热的影响因素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来看另一个情景,看物理课本43页,你们有什么想法?思考回答:物质吸热的影响因素还可能物质的种类有关【活动二】探究物质吸热的影响因素探究设计思路:吸热多少(Q吸)用加热时间来表示(实验器材:秒表实验方法:转换法)影响因素:质量(m)(实验器材:天平)、升高的温度(△t)(实验器材:温度计)、物质的种类。(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器材装配:从下到上注意事项:1.注意时间与温度的同时记录2.注意用搅棒不停的搅动记录数据:把数据记录在课本中相应的表格中数据处理:1.在课本的图中作出图像2.图线中的折线是怎么回事?讨论:1.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哪一个升温快?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2.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一个吸收的热量多?你是怎么得到这一结论的?得出结论:物质的吸热是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的物质的吸热本领是不一样的【活动三】比热容概念建立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呢?方法:相同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相同物质,吸热相同相同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不同物质,吸热不同相同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比吸热的多少可以定义物质的吸热本领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公式:Q表示热量m表示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单位: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表示1kg的水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1103J的热量辨析:物质(如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就越大?物质的比热容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少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结论:比热容与物质的密度一样,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活动四】比热容表分析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容,你有什么发现?1.水的比热容最大2.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比热容不同3.一般液态的比热容比固态大【活动四】比热容的应用1.鉴别物质例:例:质量为5kg某液体初温是20℃,吸收了9.6×105J的热量之后,温度升高到100℃,则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它有可能是什么物质?2.致冷供暖在这些过程中为什么都用水这种物质?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升高(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放出)热量多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吸收(放出)相同热量,升高(降低)的温度低3.气候调节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解释:沙石比热容小,白天阳光照射吸热,温度升得快,晚上放热,温度降得也快,日夜温差大。反之,沿海地区,水比热容大,故日夜温差小。4.海陆风的形成解释:水比热容比沙石大,白天吸热,岸上气温比海面气温升的快,岸上的更热的空气上升,海面上的空气过来填充,风从海吹来。晚上放热,海面温度下降得快,风从陆地吹来。反馈练习:1、烧杯中装有水,现用去一半,则剩余水的下列物理量中,发生改变的是()A.质量B.密度C.比热容D.沸点2.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板书设计:物质的比热容一、比热容的概念二、吸、放热问题计算三、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教学反思:比热容概念是本节学习中的重点,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结论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我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特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