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掌握刻度尺、停表的使用,会测路程、时间。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教学重点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2、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实验器材停表、木板、小车、刻度尺、金属片、木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二、新课教学(1)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停表、木板、小车、刻度尺、金属片、木块介绍实验步骤1.将木块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2.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1,用停表测量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重复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5.利用,,求出V3。(4)实验结果讨论三、课堂小结1、可以利用公式?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学习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3、能够测量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四、布置作业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PAGE/NUMPAGE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