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让学生在享受获取知识的愉悦感中产生新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探究问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小猴子水中捞月的故事吗?(听说过)小猴子捞到了吗?(没有)为什么?(水中只是月亮的像,而不是真正的月亮。)你们可曾看到平静的水中的太阳?(看到)它是真的吗?(不是,是太阳的像)抛光的金属平面能成像吗?(能)是的,它们都象平面镜一样能成像。(拿出一面大平镜,正面对着学生移动)同学们,你们看到了自己的像吗?(看到了)像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A.由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猜想: 1. 2. 3. …… B.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 (1)选择器材: 1.教师提供器材(按小组分):相同的蜡烛两支、玻璃板、刻度尺、火柴 2.学生自选其它器材: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进行探究。 步骤:学生按照提出的猜想一一进行探究。 (3)填写《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表格: C.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 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本节“科学窗”和“阅读材料”栏目。 三、课堂小结。 1.同学们通过探究获取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态度。 3.提出要求和期望。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