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章 第三节 做功了吗 课题 做功了吗 课 标 分 析 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通过功的教学,充分揭示了物理学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及以后学习功率、能量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相对比较难下,但是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为学生构建“功”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功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指引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资源及媒体 多媒体、小水桶、一瓶水、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一说,含有“功”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功”。 学生说一说,含有“功”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 ?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将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物理课堂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一、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含义 【投影】课件展示: 叉车把货物举起; 小芳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有搬起。 让学生讨论叉车和小芳的工作是否有成效? 【想想仪仪】 用力拉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前进,则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完成物体的受力分析,明确是哪个力对小车的移动做出了贡献,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投影】课件展示: 马拉车 起重机吊起货物 引导学生对机械功的定义进行归纳总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符号W。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投影】课件展示: 小孩拉小狗; 叉车举高货物; 锤子锤打钉子。 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投影】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下面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人用力推大石头而没推动 (2)人举着杠铃坚持一会儿,举力做功吗? (3)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 (4)提箱子在水平路上走 、服务员托着食品盘送菜,托力是否做功?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物体不做功的情况: (1)有力而没有距离,不做功; (2)有距离(运动)而没有力,不做功。 (3)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不做功。 [来【小游戏】:请一个同学上台演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下面的同学判断。 源:学|二、功的计算 播放“刘春红举重69公斤级夺冠视频”。 教师引导: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刘春红到底做了多少功呢?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总结出功的计算方法: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 表达式:W=Fs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科 S──距离──米(m) 1焦=1牛·米(1J=1N·m) 【活学活用】 (1)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 N的力,将10 N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面上滚了30 m才停下来。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所做的功为( )。 A.750J B.300J C.450J D.0J (2)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 B.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 C.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D.挂钩上的书包静止时,书包受到的拉力做了功 (3)一木块重30N,在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5m,则重力对木块做的功是(??? ?) A.0J??? B.150J?? C.50J?? D.200J (4)某同学要把重为60N的水桶缓慢匀速的提起0.5m的高度,他需要做多少功? 【趁热打铁】:5.在水平地面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 学生思考并回答:叉车的工作有成效,体现在它施了力,并且把货物举高了。小芳的工作没有成效,体现在她虽然施了力,但并没有使大石头移动。 学生标出物体受到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 学生讨论总结 学生根据实例讨论:怎样才算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做功应该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学生讨论事例中哪些是做功的?哪些是不做功的?做功的事例中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 学生自己体验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让学生可以轻松的得出结论。 学生认识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越多,做的功越多。所以功与力和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有关。 学生分析后总结: 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球在滚动过程不做功。 学生思考并做练习 运用事例对比进行思考,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对于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特别是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对哪几种情况下,不做功情况的分析,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学生对做功的理解与认识。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也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 及时练习,既前后呼应, 课 堂 小 结 1、.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4、功的计算: 公式: W=F?S 单位:焦耳 J 1J=1 N? m 学生小结本节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 P198 1、2、4、5 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做功了吗 一、功(W) 1、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二、功的计算 1、公式:W=F?S 2、单位:焦耳 J 1J=1 N?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