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2.能说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3.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实质。4.会分析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滑轮抽象成杠杆的展示及分析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2.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对比分析、归纳在探究实验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和交流,养成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难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三、教学资源演示实验器材:滑轮、钩码、铁架台、细线、测力计、米尺,自制PPT幻灯片。四、教学的主要环节:第一环节,通过生活情景引入滑轮概念,通过体验活动,得出滑轮的两种不同的工作情况,并对比两种情况的不同。通过体验滑轮的使用引入对滑轮省力情况的探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定滑轮的使用特点。第二环节,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动滑轮的使用特点。第三环节,通过讨论和课件的分析过程,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第四环节,小结和随堂练习。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古代工具“桔槔”引入问题“在生活中如何方便地将水桶提升到需要的高度?”,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解决办法,引入课题。(二)新课:1.引导学生预习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的定义]2.课堂探究活动一、探究定滑轮的特点①提出问题:直接用手和使用定滑轮提起的是相同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②猜想:。③验证猜想、进行实验。结论:定滑轮的特点:。活动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①提出问题:直接用手和使用动滑轮提起的是相同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②猜想:。③验证猜想、进行实验。结论:动滑轮的特点:。活动三、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1.作出图1中杠杆的五要素。2.若绳子系在杠杆的中点,则动力臂和阻力臂有什么关系?即L1(>、<、=)L2,根据条件,F1F2。结论:这根杠杆是(省力、费力、等臂)杠杆。3.若把这根杠杆的中间加宽,使它变形得到一个(定、动)滑轮。结论:定滑轮的实质是杠杆。1.作出图2中杠杆的五要素。2.若把重物挂在杠杆的中点,则动力臂和阻力臂有什么关系?即L1=L2,根据条件,F1=F2。结论:这根杠杆是(省力、费力、等臂)杠杆。3.若把这根杠杆的中间加宽,使它变形得到一个(定、动)滑轮。结论:动滑轮的实质是杠杆。【小结】滑轮定义种类图例轴的特点特点实质周边有槽,可以绕着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小轮定滑轮动滑轮【当堂反馈】1.使用定滑轮沿不同方向将物体匀速拉起时,拉力分别为F1、F2、F3,如图3所示,则三个力之间的关系是()A.F1<F2<F3B.F1>F2>F3C.F1=F2=F3D.F1>F2=F32.如图4用一个动滑轮提升重为20N的物体,当匀速向上拉动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2N,若不计摩擦,拉力F和动滑轮的重力的大小是() A.拉力F为12N,动滑轮重4N B.拉力F为20N,动滑轮重2N C.拉力F为12N,动滑轮重2N D.拉力F为10N,动滑轮重2N3.如图5滑轮重小于物重(绳重、摩擦不计),使用甲图滑轮最大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乙图滑轮最大的好处______________,若匀速提升相同的重物,则F甲______F乙。六、布置作业。《顶尖》53、54页。七、板书设计: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等臂杠杆动滑轮:特点省力,不省距离,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质:省力杠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