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设计理念】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七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课节《燃烧与灭火》的内容,包括“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三部分内容。教学中突出学生个人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一些枯燥和难懂的问题放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解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常见的几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过程: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从两个方面认识事物【教学重点】1.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2.促进燃烧方法。【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的应用。2.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实验法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烧杯、开水、红磷、白磷、薄铜片、酒精灯、镊子、药匙等。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身边有关灭火及促进燃烧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作业二、新课引入自从天上的火,来到人间,让愚昧化作文明,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火,它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钻木能取火?当我们改用石头时石头能燃烧吗?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钻木是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燃烧;而石头本身不能燃烧。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我们把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教师:那么请请同学们交流讨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应该是?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必须要有可燃物。(或该物质必须要有可燃性。)教师:燃烧还有其他条件吗?[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学生观察]:白磷燃烧实验现象[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思考题]:根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出示下列思考题,请学生回答: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改进实验)[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学生交流]: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过渡]: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人们也会因为用火不当和失控而引起遭难。多媒体展示一组火灾的图片,显示大火的无情和给人们带来的惨痛教训,突出灭火的重要性。学生观看、感受引起内心的震动。突显火灾引入灭火提问:根据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我们应怎样灭火呢?展示各种灭火图片反推理解知新,得出结论: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引导学生掌握原理。让学生学会逆推法,从而获得新知识。[交流讨论]: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灭火的例子提问:在刚才这些灭火的实例中,总结起来有哪些方法?学生总结灭火原理。学生1:用水浇灭学生2:用嘴吹灭学生3:用湿布盖灭学生4:用剪刀剪掉蜡烛的灯芯学生5:用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灭火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同时,通过现场的实践,拓展了视野,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体现了从书本知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归纳原理,防火自救]: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消防安全,防患未然]:利用多媒体、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认识一些和消防有关的图标。联系生活,思考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这些图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消防安全,防患未然。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讨论]:万一发生火灾时,你应采取什么措施?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学生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甚至有错误的。但没关系,教师可以和学生对不同的方案共同讨论、评判,达成共识,得出较科学的方案.多媒体播放课件:火灾现场逃生的动画,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综合运用于自身生活中。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顾总结,整理新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师生回顾,总结。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明确灭火的原理。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感知学习的乐趣课外延伸1、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2、请用所学知识对有关公共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的合理化建议乃至一些有效的措施。3、查阅资料,了解吹不灭的蜡烛是什么原理【教学反思】《燃烧与灭火》是一节概念教学课。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学生学习自己熟悉熟悉的东西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已经熟悉的东西容易产生“想当然如此”的心理,甚至兴趣不高,如何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因此,课堂上我处处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致还是比较高涨的,在做燃烧的探究实验,往装热水的烧杯里的白磷通入氧气的实验我做了一下改进,我用了一个集气瓶,对准白磷所在的位置罩下去,集气瓶中的空气与水中的白磷一接触,马上燃烧起来,现象非常明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基本掌握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掌握了火场逃生的基本知识,对一些现象能给出正确的解释。PAGE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