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力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 2.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3.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法及画力的图示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法及画力的图示的方法 【学习过程】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环节·质疑提升环节 板块一:力的概念 1.什么是力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的内容并观察图7-1中前四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展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等情况后,回答问题 :这四幅图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 。 力的概念: 。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 学法指导:思考下列问题:(1)没有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吗?一个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吗?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需要几个物体? 答: ; ; 。 (2)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所以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 ,施加力作用的是 。 3.力的作用是 的,不能脱离 而存在。 4.力的单位 学法指导:阅读三、四自然段,完成下列学案: (1)力一般用字母 表示,在SI制中,力的单位是 , 简称 ,用字母 表示。 (2)用手托住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牛。把我们的物理课本放在手上,它对手的压力大约是 牛。 板块二:力的作用效果 学法指导:观察图片7-2:几项熟悉的体育活动。回答:各现象中力作用在物体上有什么具体表现?(口答)。 1.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是 ; 。 2.同时阅读“科学窗”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发生的改变有哪几种具体表现(口答) 3.演示:用磁铁吸引静止在光滑桌面上的一个小铁球,铁球在磁铁力的作用下会改变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 板块三:力的三要素 先认真阅读图7-3的内容,小组交流怎样较容易打开教室的门,完成填空: 叫做力的三要素 板块三: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1.力的图示 阅读教材,了解什么叫力的图示,并思考怎样作力的图示。结合图7-4甲总结作力的图示应按怎样的顺序、怎样作力的图示。 2.力的示意图:观察比较图7-4甲、乙两图,比较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有什么区别。 A.对学: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1min ) 教师给出抽签序号,确定本组展示任务(1min) B.群学:小组长主持本组任务的板书规划,分配任务,并讨论本节课本组有疑难的问题( 4min ) 展示方案: 议题一:(方案提示:组代表在黑板上板书要展示的内容;完成下题,分析解题思路)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方面: (1) ; (2) 。 2.力的三要素 (1) ; (2) ; (3) 。 议题二:(方案提示:组代表在黑板上板书要展示的内容;完成下题,分析解题思路): 1.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上山,汽车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为什么? 答: ; 。 2.手中提着一条用细绳穿着的鱼,提拉细绳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细绳 C.鱼 D.手 议题三:(方案提示:组代表在黑板上板书要展示的内容;完成下题) 1.赛龙舟比赛中,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 A.船桨 B.湖水 C.人 D.龙舟 2.人推车时,是 和 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车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若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物体是 ,施力物体是 ; 议题四:(方案提示:组代表在黑板上板书要展示的内容;完成判断) 1.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 ) 2.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 ) 【达标检测】 1.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力产生的________跟力的三个要素都有关。 2.如图8—4所示,开门时,用手推在A处比推在B处更容易打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有关。 3.力F1.F2的大小如图8—5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比较 4.图8—6所示的两个力中,较大的是( ) A.F1 B.F2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5.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 ) A.作用点 B.大小 C.方向 D.都相同 6.画出下列力的图示: (1)用300 N的力提起一桶水。 (2)用18 N的力往墙上按图钉。 (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受到30 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F1和竖直向下的50 N的压力F2。 (4)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角且指向右上方的拉力,拉力的大小为75 N。 7.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相比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方法都可以表示力的三要素 B.力的示意图不能表示力的大小 C.力的示意图不能精确表示力的大小 D.两种方法都可以精确地表示力的大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