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课件35页+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课件35页+视频)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20年秋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3.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的判断。
4.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比如雪融化、放烟花、蜡烛燃烧等。这些变化又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何区分它们呢?
新课导入
雪景
烟花
蜡烛燃烧
接触点常用的原料是石墨,请你推测石墨具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呢?
新课导入
轻轨电车
轻轨电车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种无污染的新兴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
……?
……?
怎么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课导入
怎么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返回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课讲解
实验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水的沸腾
新课讲解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记录】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遇冷变液体
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新课讲解
实验2: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记录】
蓝色块状的胆矾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无新物质生成
新课讲解
实验3: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新课讲解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记录】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新物质生成
新课讲解
实验4: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新课讲解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记录】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有气泡放出和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新物质生成
新课讲解
想一想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新课讲解
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呢?
想一想
新课讲解
燃放烟花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请尽可能多地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想一想
新课讲解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温馨提示
新课讲解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特征
物质

_________的改变
不但伴随物质形状、状态的改变,还伴随
、________
等现象
判断依据
有新物质生成
相互联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没有

形状
状态
发光
放热
是否
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伴随化学变化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新课讲解
实验5: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慢慢地放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你能描述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吗?其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
新课讲解
气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鉴别方法
氧气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有助燃性等
(1)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得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2)分别在两个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变化的是氧气
二氧化碳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实验记录】
新课讲解
下面是几种物质的自述:
蜡烛:我能燃烧
铁:我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铝:我的密度小
胆矾:我是蓝色的
这些物质的性质哪些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新课讲解
1.“蜡烛能燃烧、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2.物质的颜色、密度等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于水。
新课讲解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挥发性
D.可燃性
D
解析:颜色、密度、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间的关系
新课讲解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过去时或“在”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体现
决定
决定
体现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可制作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变化
用途
性质
新课讲解
用钢铁铸造“鸟巢”
用氢气填充气球
碳氢化合物作火炬燃料
用大理石作建筑材料


在下图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用途,可以推测其性质,并区别这些用途应用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铜丝用作导线
A
解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活性炭用作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铜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均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可供呼吸,是化学性质。
返回
课堂小结
决定
反映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返回
D
当堂小练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柴燃烧
B.湿衣服晾干
C.铁器生锈
D.高粱酿酒
2.物质常发生下列变化:①挥发、②燃烧、③熔化、④发光、⑤锈蚀、⑥腐烂。其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B
B
D
当堂小练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化学物质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物质的应用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石墨非常软可用于制铅笔芯
B.金属铜能导电可作导线
C.氦气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金刚石非常硬可以作钻探机的钻头
C
D
当堂小练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海水蒸发晒盐
B.用木炭燃烧来取暖
C.用铝制成易拉罐
D.用钨丝作灯泡灯丝
B
D
当堂小练
5.判断下列描述分别属于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还是化学性质。
(1)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2)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


(4)氧气不易溶于水,比空气密度略大。


(5)木棒受力折断。


(6)自行车车圈生锈。


(7)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返回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