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组装电路 教学课题 组装电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能判断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2)知道什么是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 (3)知道开关在串、并联电路中的控制作用 (4)能通过实验与观察进行总结,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自己摸索组装不同电路,分析电路的异同,并做好记录 (2)锻炼总结能力,判断能力 (3)在实物连接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成功电路的连接、灯泡的正常发光体验成功的乐趣 (2)学会将生活中的应用与所学联系起来思考 教学重点 从实物的连接中体会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并联电路的连接与特点 仪器材料 电学示教板;电源、两只小灯泡、开关三个、导线若干(每组)、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交流与汇报 课时安排 1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组装电路 连接方式(定义):顺次连接 工作特点:互相影响 开关控制特点:控制整个电路 连接方式(定义):并列连接 工作特点:互不影响 开关控制特点:干路开关控制整个 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课题引入 组装要求与操作目标 学生组装电路 总结电路特点,进行归类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提出问题】上节课所学的基本电路中只有一个小灯泡,可生活中的电路往往不止一个用电器,比如如图夜景上的灯泡 是如何连接的呢? 今天增加一个小灯泡, 请大家来探究可以有几种不 同的连接方法. 【建议尝试步骤】 1、设计电路,先在报告纸上对实物进行设计. (报告上提供三组实物,要求能设计两种或两种以上) 2、连接实物,使两灯泡同时发光. 3、探究电路特点 4、尝试画出电路图 5、尝试多种连接方式 【指导实验】 提醒学生探究电路特点,并做好记录,不要连好就拆. 【交流与总结】 请一些学生用投影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特点分析. 问题:探究a发现不同的电路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吗? 问题:用电器相互影响的电路连接有什么特点?用电器相互不影响的电路连接有什么特点? 问题:为什么串联电路的用电器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的用电器不相互影响? 长江水从源头流下分为各个支流最后汇入大海,以此来类比讲解并联电路的干路、支路和分支点的概念. 问题:开关在两种电路中的控制情况如何? 总结比较开关在并联电路的干路和支路上的不同 【活动】在理解并联电路的基础上,再在原来器材上增加使用两开关,连接如图所示电路: 进行猜测 跃跃欲试 领会实验意图和探究方向 1、尝试设计实物图 2、连接电路使两灯泡发光 3、研究拧下一灯泡时另一灯泡发光情况,作好记录 4、研究开关对电路的控制情况,作好记录. 5、在拆除电路尝试另一接法前,尽量画出电路图 积极参与交流与思考. 根据探究a得电路不同特点,有的电路用电器相互影响,有的电路用电器相互不影响. 从连接方式上知道:用电器顺次连接的电路是串联电路,用电器并列连接的电路是并联电路. 总结串、并联电路的本质:串联电路电的路径只有一条,并联电路电的路径不止一条. 理解掌握并联电路干路、支路和分支点的概念. 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用实物连接来检验和加强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课后作业 1、思考生活中各种电路的串、并联情况;2、《伴你学物理》第二节 教学反馈 学生根据报告纸进行有序的探究后,特点的归纳较令人满意,特别是大多数的同学都能根据实物连接自行画出串、并联电路图.总的来说,报告制的设计还较符合认识过程,能够体现循序渐进. 备注 探究报告附后 组装电路探究报告 一、电路连接方式探究 可参考连接实物图 电路图 探究: a、两灯泡都亮时,拧下其中一只 灯泡,则另一只灯泡 (“亮”或“不亮”) b、把开关断开,则灯L1 , 灯L2 .(“亮”或“不亮”) 探究: a、两灯泡都亮时,拧下其中一只 灯泡,则另一只灯泡 (“亮”或“不亮”) b、把开关断开则灯L1 , 灯L2 .(“亮”或“不亮”) 探究: a、两灯泡都亮时,拧下其中一只 灯泡,则另一只灯泡 (“亮”或“不亮”) b、把开关断开,则灯L1 , 灯L2 .(“亮”或“不亮”) 由探究a可知:电路 (填序号)中用电器相互影响,电路 中用电器互不影响. 二、串、并联电路 串 连接方式(定义): 联 联 工作特点: 路 开关控制特点: 并 连接方式(定义): 联 电 工作特点: 路 开关控制特点: 活动: a、两灯泡都亮时,拧下其中一只 灯泡,则另一只灯泡 (“亮”或“不亮”) b、分别断开三个开关,观察两灯 泡的亮暗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