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磁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知道磁体、磁极、磁化、永磁体、磁性材料等概念. 了解磁性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观察磁体可以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组成的物体,体验一些简单的磁现象,经历概括和表述实验现象的过程. 通过收集、整理磁性材料在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体验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磁学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小制作以及对磁现象应用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磁体、磁极、磁化、永磁体、磁性材料等概念 会通过一些现象概括出结论. 课前准备:磁铁、大头针、铁钉、铁屑、钢棒、铜铅、铝.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 出 问 题 提出生活中的磁现象 【问题】:磁铁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磁铁的性质大家都知道吗?除了我们熟悉的能吸引铁以外还有其他的性质吗? 回答自己知道的关于磁铁性质的知识,引起学生对探究磁铁性质的兴趣和热情. 学 生 试 验 蹄形磁铁两端吸铁屑铁钉等铁磁性物质. 条形磁铁两端吸铁屑铁钉等铁磁性物质. 磁针放在支架上,观察它静止时指南北.或者将条形磁铁悬挂起来. 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吊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磁极从侧面去靠近吊着的条形磁铁的某一极,观察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试验并仔细观察现象. 实 验 总 结 回答第一和第二个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结论. 教师讲解磁体和磁极的概念. 回答实验三所观察到的现象, 当条形磁铁能自由转动的时候,它静止时一端总是指向南方(south),这一端就叫指南极,简称南极(S);一端指向北方(north),这一端叫指北极,简称北极(N). 回答第四个实验的现象;总结结论.在这里可以讲解磁悬浮的原理,播放视频材料《磁悬浮》 这里可以介绍给学生教材中“你知道吗”栏目.并可利用小磁针辨别冰箱磁封条的磁极. 可做一个随堂小实验:提前把两小块长方体的磁铁和铁块(外形相同)都涂上相同的颜色或包上纸,让学生判断出哪个是磁铁、哪个是铁块,并提出判断的方法和依据. 能吸引铁屑、钴、镍等物质.磁铁两边吸引的铁屑比中间多. 一端总是指向南方. 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演 示 实 验 及 讲 解 1、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下面放着盛有铁钉的容器.用磁极靠近铁棒的上端,铁钉被铁棒下端吸起,把磁体拿开,铁钉又落回容器内. 2、把铁棒换成钢棒,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3、【讲解】:磁化的概念.讲解永磁体的概念.磁化是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铁棒离开磁体磁性立即消失;钢棒被磁化后磁性不消失. 【问题】:磁性与磁化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磁性是磁体的性质,表现为能吸铁和指南北;磁化是一个铁的或钢的物体磁性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 4、磁化的方法:一是直接将磁铁靠近要被磁化的铁钉或钢棒一端;二是将磁铁沿铁钉或钢棒一端按一定的方向滑向另一方向,往复几次即可;三是可以使用实验室中的充磁机来充磁. 演示能被磁化的物质和不能被磁化的物质,如铁、钢、铜、铅、铝等,为下面的磁性材料的讲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观察实验,描述现象.钢棒离开磁铁后仍能吸引铁钉,而铁棒不能. 思考并回答 观察实验 磁 性 材 料 1、根据前面实验直接总结:能够被磁化的物质,统称为磁性材料. 2、磁性材料的分类: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上这部分的内容,了解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时可以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的磁应用.播放幻灯片《第一节》 自己阅读材料,了解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知识扩 展 1、永磁体在现代科学方面的应用. 2、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发现和研究. 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点评: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然后通过大量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发现规律,概括结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在实验过程里体会现象,最后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并能在不断的思考中得到启发,加强对知识的理解.重视了学生思维探究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课堂中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问题,充分渗透了STS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